奉和赵王喜雨诗

玄霓临日谷,封蚁对云台。

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

白沙如湿粉,莲花类洗杯。

惊乌洒翼度,湿雁断行来。

浮桥七星起,高堰六门开。

犹言祀蜀帝,即似望荆台。

厥田终上上,原野自莓莓。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即将来临的雷雨景象,充满了动感与神秘色彩。首句“玄霓临日谷”设定了阴沉的天气背景,霓云如同幽深的谷地,预示着风暴的到来。“封蚁对云台”则是从宏伟的建筑物上看待这即将发生的自然现象,蚁比喻微小,而与壮丽的云台相对,更显出天气变幻的力量。

“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两句紧扣前意,描绘了风雨即来的紧张氛围。投壶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此处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在静寂中积蓄能量,而一旦突破,将会迸发出如电光般的变化;倚柱则是人在这风雨来临前的仓皇姿态,惊雷更增添了一份紧迫感。

“白沙如湿粉,莲花类洗杯”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细腻而生动。湿润的沙子如同细腻的粉末,莲花则似在清洗一般,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景色,也让人感受到雨水即将倾盆而下的紧迫。

接下来的“惊乌洒翼度,湿雁断行来”则是对即将到来的风雨影响的描写。乌鸦受惊飞起,其翅膀如同被雨水濡湿,而远处的雁群,也因风雨而不得不中断其原本的队形和步履,显得十分狼狈。

“浮桥七星起,高堰六门开”则展现了人为设施在自然力的面前的渺小。浮桥与七星相呼应,似乎连天上的星辰都被这即将到来的风雨所激动;而高堰与六门的开启,则是对防洪措施的描绘,显示出人类对于即将来临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准备。

最后,“犹言祀蜀帝,即似望荆台”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远古先祖的祭祀之情,以及心中的敬畏。祀蜀帝指的是对古蜀国先人的祭拜,而望荆台则是心向往之地,通过这种历史文化的联想,增添了一层深意。

整首诗语言丰富、想象力极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类活动的细腻描绘,将一场即将来临的风雨描绘得生动而又不失神秘。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奉和赵王游仙诗

藏山还采药,有道得从师。

京兆陈安世,成都李意期。

玉京传相鹤,太乙授飞龟。

白石香新芋,青泥美熟芝。

山精逢照镜,樵客值围棋。

石纹如碎锦,藤苗似乱丝。

蓬莱在何处,汉后欲遥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奉和夏日应令诗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

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

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

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诗

千金高堰合,百顷浚源开。

翻逢积翠浪,更识昆明灰。

猿啸风还急,鸡鸣潮即来。

时看青雀舫,遥逐桂舟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

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复开。

鱼山将鹤岭,清梵两边来。

香烟聚为塔,花雨积成台。

空心论佛性,贞气辨仙才。

露盘高掌滴,风乌平翅回。

无劳问待诏,自识昆明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