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閒官閒不尽,晓出古城阴。
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
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从古城中缓缓步出,心境幽静而又不无忧虑的场景。"閒官閒不尽"表达了一种悠长且无法尽述的情感与时间流逝的状态,而"晓出古城阴"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早晨离开古城的意象,"阴"字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是孤独。
接下来的"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写出了自然界秋天的景象,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的勺形星座,古人常用以观察时间。这里诗人通过斗柄已经低垂接近地平线来暗示夜色已深,而秋虫鸣叫的声响即将充满林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透露出一种岁月更迭、光阴荏苒之感。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故园"指诗人记忆中的旧居,而"三亩宅"则是对家园规模的一种描述,虽不大,但充满了温馨和归属感。"落月"与"几家砧"共同营造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画面,其中"砧"指的是古代用来捣米的工具,其声响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
最后两句"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和归属。"柴桑"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而这里则是对故乡的昵称,"委心"意味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此,这里暗示着诗人对家园深厚的情感,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故土亲情以及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浮玉乘壶香似桂,流金方絮滑如苔。
报投且致相思意,酬唱须寻应猝才。
君喜旌幢开使府,我贪花竹作春台。
明年准拟游招隐,莫放遮山绣幕来。
一桥夭矫界双湖,野径沿流到佛庐。
石塔残灯犹闪烁,相家乔木已萧疏。
苔封古井晴逾滑,骨冷荒山草不除。
长水法师痴□甚,□根人定欲何如。
衰年六十喜平头,微禄虚名老可羞。
自笑一生同蝜蝂,了知万事等蜉蝣。
寡欢元亮须归去,老病相如已倦游。
只忆西湖春涨绿,柳边雪外舣兰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