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钟声鼓声朝夕鸣,茶烟炊烟先后生。
云衣霞佩栖山客,兀兀穷年无一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景象。开篇“钟声鼓声朝夕鸣”,表明庵中僧众的日常生活节奏,钟鼓的声音穿梭于早晚之交,显得既有规律又充满宗教氛围。紧接着“茶烟炊烟先后生”则是对隐逸者日常生活的一种描写,茶烟和炊烟的产生,象征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云衣霞佩栖山客”,诗人自比为栖息在山中的客人,用“云衣霞佩”来形容山中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既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心声。
最后一句“兀兀穷年无一营”,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淡泊与疏离。这里的“兀兀”形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一种悠长且孤寂的感觉,而“穷年”则指的是岁月的流转和个人生命的有限。“无一营”意味着诗人在物质上极为简朴,没有任何世俗的追求或占有。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外界功名利禄的超然。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晴日暖风时出游,冷烟凄雨便归休。
云还樵斧溪边牧,不似畸人得自由。
柴门虽谩不曾关,宾客从他自往还。
连日山寒声影绝,蒲团危坐更安闲。
莫羡庵居景物清,须知乐自苦中生。
山前尽日幽寻客,多说荒蹊不可行。
南山雨过北山出,昨夜月明今日晴。
云气自舒还自捲,太虚万古常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