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潏水君俞用韩泛南溪韵作诗三首遂和(其一)

出城泛南溪,朝暮可往返。

东西韦杜间,尺五天不远。

舟转皇陂曲,岸带青龙坂。

夷犹一篙足,不待双縆挽。

回临市桥舣,走就僧居饭。

面山高阁重,入门苍松偃。

黯黯雨意来,苍苍野色晚。

更欲穷上方,理履惭尚蹇。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翻译

出城游南溪,早晚能往返。
穿梭韦杜间,仿佛近在咫尺的天边。
船行至皇陂弯,岸边有青龙坂。
轻轻一篙推动,无需两人拉纤。
归航靠近市桥停泊,跑去僧舍用餐。
面对青山的高阁,入门处苍松挺立。
阴沉的雨意临近,野外景色渐显昏暗。
还想探索更上层,无奈步履艰难。

注释

出城:离开城市。
泛:泛舟。
南溪:南方的溪流。
韦杜:地名,可能指附近的两个地方。
尺五:形容距离极近。
天:天空。
皇陂曲:皇陂的弯曲处。
岸带:岸边连接。
青龙坂:以青龙命名的山坡。
夷犹:轻松愉快。
篙:撑船的竹竿。
双縆:两根绳子。
市桥:集市上的桥。
舣:停船靠岸。
僧居:僧人居住的地方。
高阁:高大的楼阁。
苍松偃:苍翠的松树倒伏。
黯黯:阴暗。
苍苍:深绿色。
晚:傍晚。
更欲:还想。
穷上方:探索更高的地方。
理履:整理行装。
惭尚蹇:惭愧脚步仍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出城泛舟,游览自然景色的画面。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南溪两岸的风光,以及舟行时的惬意状态。

“出城泛南溪,朝暮可往返。”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旅游情境,南溪成为诗人游乐的去处,时间上的自由来回也强调了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态。

“东西韦杜间,尺五天不远。”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出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通过空间距离的描述,增添了行进中的亲切感。

“舟转皇陂曲,岸带青龙坂。” 这里诗人运用了“转”和“带”的动态词汇,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流拍打的声音,以及看到山势蜿蜒的形状。

“夷犹一篙足,不待双縆挽。” 这两句则是对舟行过程中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如的驾驭之美。

“回临市桥舣,走就僧居饭。” 市桥和僧居的出现,为诗 增添了一种生活气息,同时也让游乐的情境更加丰富多彩。

“面山高阁重,入门苍松偃。” 这里的“面”字使用得当,使得山势显得更加雄伟,而“苍松偃”则是对僧居环境的一种描写,为诗增添了一抹静谧的色彩。

“黯黯雨意来,苍苍野色晚。” 雨意和野色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在结束时带有一丝淡远之美,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季节变换的意境。

“更欲穷上方,理履惭尚蹇。”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永无止境的向往,以及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这里的“理履”和“惭尚蹇”表现出一种深思和自省,同时也为诗增添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哲思色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舟潏水君俞用韩泛南溪韵作诗三首遂和(其三)

山亏一篑功,泉废九仞迹。

精神去不回,虚牝黄金掷。

溯舟望南麓,近岸多巨石。

溪流曲折多,波喧奔湍激。

野竹拥杂树,纷纷两参列。

古松气不群,苍然数百尺。

晚花发幽丛,浮云动遥壁。

优游可忘年,去此皆妄役。

形式: 古风

芸叟召杜城晚饮遂宿于东轩欲同游五台寺有诗因和其韵

第五桥东潏水滨,山红漫漫绿纷纷。

溪边童子风雩舞,林外先生植杖耘。

高论但谈双树法,胜游将步五峰云。

东轩夜久清无寐,山雨初从叶上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

少年游嵩丘,登高吾独见。

西游渡陇坂,脱屣古河县。

削发俗网裂,绝味诸漏断。

卧胁三十年,凝尘满羌簟。

六月大地燋,炉中结冰霰。

牛头实栴檀,降出九重殿。

正就寂灭时,泉竭悲禽散。

直从开元初,到今色不变。

破屋闭真相,野鼠嗅香篆。

时有碧眼人,酌乳供新献。

形式: 古风

陈元常醉眠庵

渊明喜閒放,自号葛天民。

我眠君且去,人谓此语真。

无机物莫猜,鸥鸟犹狎驯。

欲眠何遣客,一念已生尘。

岂如庞德公,相对忘主宾。

陈生性嗜酒,大白举浮身。

众中时酣卧,常贮满腹春。

澒洞更何物,知容几辈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