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诗人李弥逊所作,名为《和仲宗判监》。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脱与淡漠,同时又不失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
"与世浮沉半醉醒,结庐人境昼常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纷扰尘世中保持一种半醉半醒的态度,既参与其中又不为其所动。"结庐"意味着隐居,而"昼常扃"则是说白天的时候总是关着门,不与外界过多交流。
"微吟松竹风无定,着色峰峦雨乍经。"
诗人在微弱的吟唱中融入了自然之声,松竹之风没有固定的节奏,而山峰的颜色则是在细雨中渐渐显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方簟北窗身是梦,瘦藤斜照影随形。"
这里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只停息在北窗下的鸟(方簟),用“身是梦”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瘦藤斜照影随形”则是说细弱的藤蔓在斜阳的照射下,投下了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幻的影子。
"岂无曳尾泥中计,政恐肠刳不自灵。"
诗人反问自己是否没有在世俗的泥沼中打算自己的未来,而“政恐肠刳不自灵”则是表达了对官场斗争的担忧和恐惧,害怕被卷入其中而失去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