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龙门舟次

三月三日春气足,春浮海外无拘束。

千舻百苇载春流,春山春水为谁绿。

自居涯角四经春,满怀春事畴堪属。

清明上巳漫从时,洗旧淘新未免俗。

无花无酒对烟风,远望高歌尽一曲。

岂知歌尽出春愁,一寸柔肠春断续。

春初春仲又春三,九十春光如转烛。

春光于世独何求,久客依人多忤触。

人生有情空自毒。春去春回那可赎。

我亦欲东与春归,安能居此为春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三日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身处舟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开篇“三月三日春气足”,点明时节,春意正浓。接着“春浮海外无拘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自由与生机。诗人乘坐船只,穿梭在春水与春山之间,春景如画,但心中却有着复杂的情感。

“自居涯角四经春,满怀春事畴堪属”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边远之地,却依然满怀春意,但不知何处可以寄托这份情感。接下来,“清明上巳漫从时,洗旧淘新未免俗”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参与,既有对习俗的认同,也隐约透露出一丝无奈和世俗的感慨。

“无花无酒对烟风,远望高歌尽一曲”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自然美景,以歌声表达内心情感的场景。而“岂知歌尽出春愁,一寸柔肠春断续”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即使在美好的春日里,也无法摆脱忧伤的情绪。

最后,“春初春仲又春三,九十春光如转烛”感叹时光易逝,春光短暂。诗人感慨春来春去,人生有情却难以挽回流逝的时间。“春去春回那可赎”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的无奈。“我亦欲东与春归,安能居此为春促”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春天一同离去,不愿在此束缚春意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晋文渊阁及太子太保愧感有述三首(其一)

天书远播及馀春,云际光垂色倍新。

海角犹留忠作伴,师中漫许道为邻。

轻裘缓带依羊祜,歌雅投壶忆祭遵。

所恃声名收万国,敢云文物自孤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晋文渊阁及太子太保愧感有述三首(其二)

四载驱驰一念馀,朝天归阙两何如。

了翁徒奉便宜诏,德秀终思衍义书。

岂有忠言垂国史,漫劳资政宠戎车。

单骑已逊汾阳久,市骏休言自隗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晋文渊阁及太子太保愧感有述三首(其三)

当年簪笔羡瀛洲,此日天章动碧流。

番岭人才供一代,曲江金镜表千秋。

干戈满目惭迂腐,蝉冕惊心惜赘疣。

自继莱公称北锁,几从范老学先忧。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季春十三繇牙山之雷海闻西师已下高凉

三山咫尺望中临,一往遥应彼岸寻。

高广安知天海际,虚无独见水云阴。

宗风万里飞前浪,祖楫中流趁夙心。

此去乘桴人共喜,繇来作楫汝当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