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慢

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欲上征鞍,更掩翠帘回面。相眄。

惜弯弯浅黛长长眼。奈画阁欢游。

也学狂花乱絮轻散。水影横池馆。

对静夜无人,月高云远。一饷凝思,两袖泪痕还满。

难遣。恨私书、又逐东风断。

纵西北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

形式: 词牌: 卜算子慢

翻译

溪山间的离别之情,烟雾缭绕的树木映衬着前行的道路,夕阳西下,采摘蘋果的春日晚景。
想要跨上远行的马鞍,却又放下绿色窗帘,回头再看一眼。目光交汇。
惋惜那弯弯的眉毛和长长的睫毛,无奈画阁中的欢乐已成过往。
我也如同狂乱的花絮般散去,只留下水中的倒影在池馆中摇曳。
面对寂静的夜晚,无人陪伴,月儿高挂,云层遥远。一时之间思绪万千,两袖已被泪水打湿。
难以排遣的是,那些私密的书信随着东风消逝无踪。
纵然有万丈高楼在西北,遥望重重城墙,又能望见谁呢?

注释

溪山:山水景色。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采苹:古代习俗,春季采集蘋果。
翠帘:绿色的窗帘。
相眄:相互注视。
浅黛:淡色的眉毛。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私书:私人书信。
东风:春风。

鉴赏

这首词作《卜算子·别情》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离愁。

“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的画面,溪流、山色都带着别情,烟雾缭绕的树木间是离去的行人。夕阳西下,收集野外的花朵,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和不舍。

“欲上征鞍,更掩翠帘回面。” 这里表现出一种犹豫的情绪,本想上马离去,却又忍不住拉开绿色的窗帘回头看,这种反复的动作充分展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相眄。惜弯弯浅黛长长眼。” 这里的“相眄”指的是目送远去的亲人或所爱,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留恋和不舍。而“惜弯弯浅黛长长眼”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那双如画般美丽的眼睛所承载的情感。

接下来的“奈画阁欢游。也学狂花乱絮轻散。” 表现了词人虽然无法阻挡离别,但仍旧希望能像那些无忧无虑的花朵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和爱恋。

“水影横池馆。对静夜无人,月高云远。” 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孤独的夜晚景象,池塘中映照着静谧的水光,环境之美与心中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一饷凝思,两袖泪痕还满。难遣。” 这几句透露出词人深沉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哀愁,一点点的回忆都化作了眼前的泪痕,心中的哀伤难以排解。

最后,“恨私书、又逐东风断。纵西北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 词人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书信无法传递的情感。即使是在高楼之上,眺望着远方,只希望能再次看到心爱之人的身影。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词人深挚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瑰宝。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于飞乐令/于飞乐

宝奁开,菱鉴静,一掏清蟾。新妆脸、旋学花添。

蜀红衫,双绣蝶,裙缕鹣鹣。

寻思前事,小屏风、巧画江南。怎空教、草解宜男。

柔桑暗、又过春蚕。正阴晴天气,更暝色相兼。

幽期消息,曲房西、碎月筛帘。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山亭宴.湖亭宴别

碧波落日寒烟聚,望遥山、迷离红树。

小艇载人来,约尊酒、商量歧路。

衰柳断桥西,共携手、攀条无语。

水际见鹥凫,一对对、眠沙溆。西陵松柏青如故。

剪烟花、幽兰啼露。油壁间花骢,那禁得、风吹细雨。

饶他此后更思量,总莫似、当筵情绪。

镜面绿波平,照几度、人来去。

形式: 词牌: 山亭宴

山亭宴慢/山亭宴.有美堂赠彦猷主人

宴亭永昼喧箫鼓。倚青空、画阑红柱。

玉莹紫微人,蔼和气、春融日煦。

故宫池馆更楼台,约风月、今宵何处。

湖水动鲜衣,竞拾翠、湖边路。落花荡漾愁空树。

晓山静、数声杜宇。天意送芳菲,正黯淡、疏烟逗雨。

新欢宁似旧欢长,此会散、几时还聚。

试为挹飞云,问解寄、相思否。

形式: 词牌: 山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