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
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
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返回深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道法的向往,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接受。开篇“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两句,既指出了僧人的修行地从皇家恩赐的殿堂转移到深山,也强调了其精神追求的本质是与自然相通的道法。接着“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表明在世人眼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僧人的外表可能显得苍老,但他却独自返回那座孤立的山峰,继续他的修行。
下片“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则描绘了僧人归途中的自然美景。溪水流过青色的岩石壁,而道路蜿蜒于白云之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感。最后两句“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隐居之地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即使是熟知的山峰,也如同古老的关隘一般,守护着他的清净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孤独生活的肯定,展现了僧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与归属感,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使印星车适旧游,陶潜今日在瀛洲。
科条尽晓三千罪,囹圄应空十二州。
旧绶有香笼驿马,皇华无暇狎沙鸥。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
为郎非白头,作牧授沧洲。
江界乘潮入,山川值胜游。
暑气随转扇,凉月傍开楼。
便欲归田里,抛官逐隐侯。
罢郎东出守,半路得浮舟。
大旆行当夏,桐江到未秋。
云闲分岛寺,涛静见沙鸥。
谁伴临清景,吟诗上郡楼。
儒服从戎去,须知胜事全。
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
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
新诗随过客,旋满洛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