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与昔贤生异世,昼思夜梦两微茫。
掉头堕雾入东海,被发乘风下大荒。
仙伯已寻丹灶地,武皇亦返白云乡。
惟应诗卷留天地,宝气虽埋斗有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怀念,以及自己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昼思夜梦两微茫”表现了诗人日夜思考,心中充满了对远古贤人的一种朦胧而深远的向往。这种情感是“微茫”的,既表达了渴望,也透露出了一种无法触及的神秘感。
“掉头堕雾入东海,被发乘风下大荒”则描绘出诗人想要摆脱凡尘,追随古代仙人的脚步,进入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的意象丰富,“掉头堕雾”、“被发乘风”都是一种飘逸自如的形态,而“东海”和“大荒”则是诗人心中那片理想的自由之地。
接下来的“仙伯已寻丹灶地,武皇亦返白云乡”表明古代的贤人或仙人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理想之所,而诗人也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这里的“丹灶地”和“白云乡”都是超脱现实世界的象征。
最后,“惟应诗卷留天地,宝气虽埋斗有光”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即便是身处尘世,他的诗歌精神依然能够照亮天地。这“宝气”即是指诗人的才华和精神力量,即使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力量可能被掩盖,但它依旧发出了光芒。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崇敬,以及他个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诗人构建了一种既神秘又充满向往的境界。
不详
残羯如蜂暂寄窠,十年南北问干戈。
穹庐昔少曾居汴,莫府今犹未过河。
越石不生谁可将,奉春再出亦难和。
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万峰银雪排天险,千里封沟辟蜀都。
尽揖渎灵趋几席,始知国相妙规模。
心同典午深衣乐,褊笑荆文纸阁糊。
元祐风流如可问,群贤登用是良图。
策策秋声起树枝,遥怜塞下雁来时。
宁闻中夜荒鸡舞,肯拾他人竹马骑。
短剑旧曾交侠客,小诗犹作将偏师。
无情却是青铜镜,刚照书生两鬓丝。
旋插疏篱设矮扉,仅容老子自娱嬉。
国蜗角上何嫌小,巢鸟窠边不觉危。
石椁无陈鸡絮者,朱门有设雀罗时。
平泉花木奇樟桧,辛苦栽培竟属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