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

已启蓬莱殿,初朝鸳鹭群。

虚心方应物,大扣欲干云。

近杂鸡人唱,新传凫氏文。

能令翰苑客,流听思氛氲。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汉苑的钟声早早响起,秦郊的曙光开始显现。
严霜覆盖千家万户,清风吹过全城都能听见。
宫殿蓬莱殿已经开启,皇帝与众臣僚开始朝会。
虚怀若谷以待万物,宏大之声直冲云霄。
近处传来宫中鸡人报时的歌声,新传来的文章似凫氏之文华美。
这声音能让翰林院的学士们沉醉聆听,思绪飘渺如云雾缭绕。

注释

汉苑:皇家园林。
秦郊:古代对京城郊区的称呼。
霜凌:严霜覆盖。
蓬莱殿:传说中的仙山宫殿,此处指皇宫。
鸳鹭群:比喻朝廷官员。
鸡人:宫廷中报时的官职。
凫氏:可能指某位文采出众的作者或文章风格。
翰苑:翰林院,古代负责起草诏书的机构。
氛氲:形容烟气弥漫,此处指思绪如云雾般缭绕。

鉴赏

诗的开篇“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即刻画出一幅清晨的景象,汉苑的钟声在清晨回荡,秦郊的曦光初照,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交织。接下来的“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则描绘了一场秋夜的霜冻与晨风,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也传达了一种清冷的意境。

“已启蓬莱殿,初朝鸳鹭群”中,“蓬莱殿”的出现让人联想到仙境,此处或许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景。而“虚心方应物,大扣欲干云”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仿佛在这个清晨,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后两句“近杂鸡人唱,新传凫氏文”则是对当下文化艺术生活的一种描绘,“鸡人”可能指代一般人,而“凫氏文”则代表了一种高雅的文学追求。最后两句“能令翰苑客,流听思氛氲”表达了诗歌的力量,它能够吸引文人墨客,让他们沉醉于其中,产生深深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景象和文化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新脱俗、充满文学气息的世界。戴叔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种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

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

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

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

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

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

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

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

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酬赠张众甫

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

分向空山老,何言上苑来。

迢遥千里道,依倚九层台。

出处宁知命,轮辕岂自媒。

更惭张处士,相与别蒿莱。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

采菊上东山,山高路非远。

江湖乍辽夐,城郭亦在眼。

昼日市井喧,闰年禾稼晚。

开尊会佳客,长啸临绝巘。

戏鹤唳且闲,断云轻不卷。

乡心各万里,醉话时一展。

乔木列遥天,残阳贯平坂。

徒忧征车重,自笑谋虑浅。

却顾郡斋中,寄傲与君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