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
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
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古老的城墙,倚靠在那里等待着潮汐变化的景象。江海在远处汇聚,云林间自有一种寂静与空旷。
"平明登古戍"一句,表达了诗人清晨时分攀登古老城墙的行为,"徙倚待寒潮"则描绘出一种等待和观察的状态。这里的“徙倚”意味着依靠或倾斜,而“寒潮”可能是指冬日的潮汐。
接下来的两句"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则展现了诗人所见的广阔景象。江海在远处汇聚,形成一片辽阔,而山中的云林却显得宁静而又空旷。
随后的两句"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表达了诗人对于观察自然景物时,对于距离感知的困惑。"讵"在这里是表示疑问的词,而"荡烟霄"则形容那看似迷离却又难以捉摸的远处景象。
最后两句"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中,“沧洲”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之地,而“折腰”则意味着长时间的劳累和辛苦。这里诗人似乎是在感叹自己或朋友长期承受重负的情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旅途中的艰辛与劳累的情感抒发。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功成方自得,何事学干求。
果以浮名误,深贻达士羞。
九江连涨海,万里任虚舟。
岁晚同怀客,相思波上鸥。
本在胡笳曲,今从汉将营。
浓阴方待庇,弱植岂无情。
比雪花应吐,藏乌叶未成。
五株蒙远赐,应使号先生。
历历缘荒岸,溟溟入远天。
每同沙草发,长共水云连。
摇落潮风早,离披海雨偏。
故伤游子意,多在客舟前。
寂然空伫立,往往报疏钟。
高馆谁留客,东南二室峰。
川原通霁色,田野变春容。
惆怅层城暮,犹言归路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