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士语诸弟子昼夜思维观察自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止息攀缘人法相寂是为解脱乃作五章词曰(其三)

三更中,观法空不空。无起无生灭,体一真如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傅翕之手,名为《五章词》的第三章。诗中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心性的本质与解脱之道。

“三更中,观法空不空。”开篇即点明时间与观照的主题,三更时分,正是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在此刻观照法界,体悟空性。这里的“法空”并非指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一切现象皆无自性,空而不空,体现了佛教中“空”的哲学思想。

“无起无生灭,体一真如同。”接着阐述心性的本质,指出心性本身并无生灭变化,它是一体而真实的,如同宇宙万物的本源。这里强调的是心性的恒常不变与普遍真理的同一性,暗示着通过观照心性,可以达到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追求解脱的坚定信念。通过观照法空,诗人揭示了心性的真谛,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体现了佛教中“内观”与“觉悟”的精神。

收录诗词(116)

傅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尔时大士语诸弟子昼夜思维观察自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止息攀缘人法相寂是为解脱乃作五章词曰(其四)

四更前,观法缘无缘。真如四句绝,百非宁复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尔时大士语诸弟子昼夜思维观察自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止息攀缘人法相寂是为解脱乃作五章词曰(其五)

五更初,稽首礼如如。归依无新故,不实亦不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一章明心非断常(其一)

君不见自心非断亦非常,普在诸方不入方。

亦复不依前后际,又复非圆非短长。

湛然无生亦无灭,非白非黑非青黄。

虽复念虑知诸法,而实不住念中央。

众生入而无所入,虽取六境无所伤。

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号曰法中王。

自悟知此非知法,因尔智慧等金刚。

不藉外缘资内府,戒定慧品自閒防。

安住普超三昧顶,忆想颠倒永消亡。

觉诸烦恼真如相,称此空名为道场。

为众班宣演常教,如此妙义未曾彰。

行路难,路难微妙甚难行。

若以无知照知法,现前证得本无生。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二章明真照无照(其二)

君不见真照分明性无照,通鉴坦荡复无平。

安住无明知明照,了达明照之无明。

一心永断于诸行,始复勤行于不行。

一心非心亦非一,无一无心行不生。

识心即是无生法,非离生法有无生。

若知诸缘性无起,随心颠倒任纵横。

解了空心无隔碍,世间言论不庸争。

若复苦欲争言论,方为贪痴之所盲。

是故经言乐知见,五阴尘劳随复生。

若能专心复本际,自得正道坦然平。

性正心平无有正,假设平正引群生。

行路难,路难常居五阴山。

涅盘虚玄不为寂,虽有生死独清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