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埋阴壑雪凝峰,半壁天台已万重。
人度碧溪疑辍棹,僧归苍岭似闻钟。
暖眠鸂鶒晴滩草,高挂猕猴暮涧松。
曾约共游今独去,赤城西面水溶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篇“云埋阴壑雪凝峰”立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连绵不绝的山脉之中。紧接着,“半壁天台已万重”则增强了这种景象的宏大感,天台山如同通往天堂的一座高不可攀的宝座。
“人度碧溪疑辍棹”一句,以行人的视角切入,将读者带入幽深的自然之中,那里的溪流清澈,连行人的脚步都似乎变得小心翼翼。接下来的“僧归苍岭似闻钟”则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僧人归来时,山中的钟声似乎在空谷足音中回响,让人不禁沉思。
“暖眠鸂鶒晴滩草,高挂猕猴暮涧松”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鸂鶒(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鸟)在温暖的阳光下安然入睡,而猕猴则在傍晚时分依附于苍翠的松树,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态景象。
最后,“曾约共游今独去,赤城西面水溶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曾经相约同游,如今却只能独自前往,这种离别之情在柔和的山水间流淌,显得更加凄凉。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天台山这一自然奇观的赞美。
不详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山空叶复落,一径下新安。
风急渡溪晚,雪晴归寺寒。
寻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团。
宁忆西游客,劳劳歌路难。
醉斜乌帽发如丝,曾看仙人一局棋。
宾馆有鱼为客久,乡书无雁到家迟。
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
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碧参差。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
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
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
恨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
迹高芸阁吏,名散雪楼翁。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
酒醒鲈鲙美,应在竟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