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岭南

关山迢遰古交州,岁晏怜君走马游。

谢氏海边逢素女,越王潭上见青牛。

嵩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烟含古桂秋。

回望长安五千里,刺桐花下莫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遥远的关山在古老的交州,年末时节你骑马出游。
在海边遇见了姓谢的仙女,越王潭边又遇青牛悠游。
嵩山台上明月照映着清晨猿啼,石室中烟雾缭绕带着秋意的桂香。
回首望去,长安五千里的路程遥远,刺桐花下请勿久留。

注释

关山:形容路途遥远。
迢遰:遥远的样子。
古交州:古代的交州地区。
岁晏:年末时节。
怜:同情,怜惜。
谢氏:指姓谢的人。
海边:海边地点。
素女:纯洁的女神或仙女。
越王潭:可能指古代某个著名水潭。
青牛:传说中的神牛。
嵩台:嵩山上的台子。
月照:月光照射。
啼猿:哀鸣的猿猴。
石室:石头建造的房间或洞穴。
古桂:古老的桂树。
秋:秋季。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代指故乡。
五千里:极言距离之远。
刺桐花:一种热带植物,象征远方。
淹留:停留,逗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送人之岭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离别之情和深远的怀念之意。

开篇“关山迢遰古交州,岁晏怜君走马游”两句,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岁月匆匆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关山长久历史的描写和岁月悠悠的感叹,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这里的“古交州”指的是古代的交趾地区,即今天的越南北部,诗人借此地点渲染了一种遥远而又有些许边陲的氛围。

接着,“谢氏海边逢素女,越王潭上见青牛”两句,则是诗人运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元素来增加诗歌的意象丰富性。谢氏与素女、越王与青牛都是取自古代神话故事,这里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和相遇的难得,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嵩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烟含古桂秋”两句,更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夜晚山中月光下的描写,以及幽静石室中古桂飘香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孤独守望、思念朋友之心。这里的“啼猿曙”和“古桂秋”都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

最后,“回望长安五千里,刺桐花下莫淹留”两句,则是诗人直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情思念。通过“回望长安五千里”,诗人将自己当前所处之地与心中所思之人之间的距离拉得非常远,强调了离别之痛。而“刺桐花下莫淹留”则是在告诫朋友在旅途中不要因小事耽搁,要勇往直前,这里的“刺桐花”也许是诗人对朋友所处环境的一种想象,而“莫淹留”则透露出一份急切和不舍。

总体来说,李郢这首《送人之岭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代传说的巧妙运用,营造了一种深远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感氛围。诗中不仅表达了离别之痛,也寄寓着对朋友深情的思念和祝愿。

收录诗词(105)

李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 字:楚望
  • 籍贯:长安

相关古诗词

送刘谷

村桥西路雪初晴,云暖沙乾马足轻。

寒涧渡头芳草色,新梅岭外鹧鸪声。

邮亭已送轻车发,山馆谁将候火迎。

落日千峰转迢遰,知君回首望高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圆鉴上人游天台

西岭草堂留不住,独携瓶锡向天台。

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

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僧之台州

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郢自街西醉归马鞭坠失崔员外起秘书知其阙用皆许见贻俄顷之间二信俱至短长坚重价不相饶辄抒短章仰酬珍锡

蜀岩阴面冷冥冥,偃雪欺霜半露青。

铦刃剪裁多鹊媚,细鞘挥拂带龙腥。

崖垂万仞知无影,藓渍千年合有灵。

兰省贵寮蓬阁吏,一时缄赠到云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