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六八)

牵牛驾空车,共入无为宅。

无为宅甚宽,众生却嫌窄。

十方同一空,何曾有间隔。

有法入不得,无心是度厄。

形式: 偈颂 押[陌]韵

翻译

牛儿拉着空车,一起进入无为的住所。
无为的住所虽然广大,世人却觉得它狭窄。
四方上下皆为空,哪里有过分的隔阂。
有法力的人无法进入,唯有无心才能度过困厄。

注释

牵牛:比喻坚韧或勤劳。
空车:象征着空灵或无欲的状态。
无为宅:指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众生:泛指世间所有生灵。
嫌窄:感到不适应或不满意。
十方:指四方上下和东西南北,象征宇宙。
间隔:隔阂或距离。
有法入不得:指执着于法则或方法的人难以进入。
无心:指心境平和、不执着的心。
度厄:度过困难或困境。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诗人庞蕴之手,蕴含深厚的佛学思想。"牵牛驾空车,共入无为宅"两句,以鲜明的意象描绘了超脱尘世、达观禅境的情景。"牵牛"即指引导心灵的修行之象征,"驾空车"则是超越凡俗、进入精神世界的比喻。"共入无为宅"表达了一种归宿,一种回归自然本真、不做作伪的心境。

"无为宅甚宽,众生却嫌窄"两句,抒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在禅学中,"无为"乃是最高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达至自由自在的境界。然而,这种境界对常人而言往往感到狭窄难以承受,反映出众生的执着与偏见。

"十方同一空,何曾有间隔"两句,从宇宙观的角度阐述了万物皆空、无分彼此的禅理。"十方"指的是宇宙的十个方向,即包括所有空间和时间,而"同一空"则表明在佛法看来,所有存在都是从一个本质的空性中显现出来的,因此根本没有实质的界限与隔阂。

最后两句"有法入不得,无心是度厄"指出即便拥有禅定的方法和智慧,如果内心不真正放下执着,那么这些修行也无法带来真实的解脱。只有当心灵归于无为、无念之时,才能真正渡过生死的危难,达到心灵的彻底自由。这两句强调了禅学中"无心"的重要性,即通过放下心中的执着与概念,最终达至心灵的清净与解脱。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一六九)

世间最上事,唯有修道强。

若悟无生理,三界自消亡。

蕴空妙德现,无念是清凉。

此即迷陀土,何处觅西方。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诗偈(其一七○)

宝珠内衣里,系来无量时。

遇六恶知识,又常假慈悲。

牵我饮欲酒,醉卧都不知。

情尽酒复醒,自见本道师。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诗偈(其一七一)

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

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七二)

端坐求如法,如法转相违。

抛法无心取,始自却来归。

无求出三界,有念则成痴。

求佛觅解脱,不是丈夫儿。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