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八首(其十四)

赵璧羞燕石,宋人嘲卞和。

两两不相下,涂人如之何。

一真必一伪,较若千里多。

时无哲后鉴,溟涬且同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感遇十八首》中的第十四首。诗中以赵璧与燕石、卞和与宋人的典故为喻,探讨了真伪、善恶之间的辨识问题。

“赵璧羞燕石”,赵璧是珍贵的玉器,而燕石则是普通的石头,比喻真正的价值与虚假的价值之间的区别。“宋人嘲卞和”,卞和是发现和氏璧的先贤,却被世人误解,比喻真正有能力或价值的人可能遭遇误解或不公。

“两两不相下,涂人如之何”,这两句话表达了真正的价值与虚假的价值之间难以分辨的情况,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以判断。接着,“一真必一伪,较若千里多”进一步强调了真伪之间的巨大差异,如同天壤之别。

最后,“时无哲后鉴,溟涬且同科”指出在当时缺乏明智的领导者或公正的评判者,使得真伪不分,如同一片混沌,无法区分。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真伪难辨、善恶混淆的现象,以及对公正与智慧的呼唤。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八首(其十五)

玄蝉抱木鸣,帝江审音声。

清响殊口给,至聪非耳成。

百足蚿不蹶,无形风常征。

况乃含万象,玄机不可名。

卷不盈一掬,舒之弥八纮。

斯唯达士信,庸夫鲜不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遇十八首(其十六)

西方金仙化,寂灭性长存。

维摩有家室,乃入不二门。

圣贤在忧济,于此未暇论。

嗟彼猥鄙儒,讥驳徒嚣喧。

操舟苦风浪,如何笑轮辕。

儒术不自尽,如何谤世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遇十八首(其十七)

东家桃李颜,日日登墙笑。

西第宴歌钟,往来皆权要。

北里习化居,青蚨走相召。

谁识南山南,松风答长啸。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感遇十八首(其十八)

炎汉昔中圮,伤哉巨滔天。

浸淫及缙绅,冠履纷倒颠。

诗书附瞋目,舆隶高比肩。

逐臭沧海畔,攫金都市前。

何意鹓与鸾,化为鹰与鹯。

平生九鼎重,蜕弃如蛇蝉。

遂满抢攘气,宁馀仁义田。

空令独行士,愁望盈荒烟。

濯濯严光濑,垂竿方洒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