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失鹿嗟暴秦,争逐惟汉楚。

汉兴楚沦亡,要论无烦语。

知人不知人,刘项成败举。

入关先得民,三杰寄心膂。

大度纳善言,劳心历险阻。

项籍匹夫雄,搏战力能御,骄慢轻哲贤,一增时龃龉。

信谓妇人仁,了然若观炬。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鉴赏

这首清代颙琰的《读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刘邦和项羽的行为,对两人的智勇与性格进行了评析。首句“失鹿嗟暴秦”暗指秦朝灭亡后的争夺,随后提到汉楚争霸,强调了刘邦最终胜利的原因。诗人认为,了解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刘邦知人善任,如韩信、萧何、张良等“三杰”成为其心腹股肱。

诗中指出刘邦重视民心,进入关中后注重收揽民众,这与项羽的骄横形成鲜明对比。项羽虽勇猛,但轻视智谋之士,导致内部矛盾不断,诗人以“骄慢轻哲贤”来形容他的性格缺陷。最后,诗人讽刺项羽妇人之仁,缺乏远见,比喻其决策如同明火可见,暗示其败因。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刘邦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寓含了对用人之道的深刻见解。

收录诗词(15)

颙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通鉴纪事本末.东京党锢

窦梁固宜诛,失与宦官议。

幸除外戚家,权归中常侍。

封赏定策功,太阿嗟倾坠。

清浊难合流,正邪不同类。

三君俊顾厨,标榜受牵累。

钩党冤狱兴,残暴逞无忌。

善人尽沦亡,邦国必殄瘁,何进益平庸,无谋委利器。

诛恶勿迟疑,一吏可了事。

奚用召外兵,大憝乘机至。

阉人虽芟夷,汉祚随毁弃。

桓灵召祸端,昏愚陨厥位。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读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征北先定南,志在灭曹氏。

缚渠七纵擒,耽延无是理。

复汉竭忠贞,三顾重任委。

诛谡军令申,引咎首责已。

流马及木牛,制器济穷耳。

尽力功难成,天绝炎刘纪。

哀哉五丈原,时势皆极否。

史论短智谋,见浅肆讥毁。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正统屡更易,遭厄如沸汤。

上天降英主,戡乱定四方。

偃武脩文德,纳谏大度彰。

规模实宏远,治具咸毕张。

不以诈谋用,浊流源岂长。

洵为得政要,君作臣之纲。

赐绢保勋旧,豁达胜汉皇。

因弓悟治理,情变难尽详。

偏信受欺蔽,兼听日炽昌。

封建非善政,百药言实臧。

狱讼关民命,稍忽罹咎殃。

集思庶广益,虚公辨奸良。

卓识止封禅,戒盈刻不遑。

贞观诚令辟,后嗣嗟内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读通鉴纪事本末.宋孝宗之立

绍兴坠大纲,无嗣昭天理。

封瑗慰众情,奖誉太溢美。

承欢德寿宫,尊养极隆轨。

定省虽弗违,侍亲小节耳。

既承社稷艰,当思振国纪。

仍怀偏安图,蒙业益委靡。

河北久陆沈,未能尺寸徙。

继统固本根,达孝原在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