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征北先定南,志在灭曹氏。

缚渠七纵擒,耽延无是理。

复汉竭忠贞,三顾重任委。

诛谡军令申,引咎首责已。

流马及木牛,制器济穷耳。

尽力功难成,天绝炎刘纪。

哀哉五丈原,时势皆极否。

史论短智谋,见浅肆讥毁。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清代颙琰的《读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的战略布局和忠诚付出。首句“征北先定南,志在灭曹氏”描绘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他先平定南方,目标直指曹操。接下来,“缚渠七纵擒,耽延无是理”赞扬了诸葛亮智勇双全,擒拿敌将后虽有犹豫但不失决断。

“复汉竭忠贞,三顾重任委”表达了他对恢复汉室的坚定决心和刘备三顾茅庐的信任。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责任感在“诛谡军令申,引咎首责已”中体现,他严明军纪,勇于承担责任。

“流马及木牛,制器济穷耳”提到他的创新,如使用流马和木牛运输物资,解决军事上的困难。然而,“尽力功难成,天绝炎刘纪”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成功北伐的惋惜,以及对蜀汉命运的哀叹。

最后两句“哀哉五丈原,时势皆极否”聚焦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悲剧,感叹时运不济。诗的结尾,“史论短智谋,见浅肆讥毁”批评了后世对诸葛亮智谋的低估和浅薄的评价。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赏了诸葛亮的才能与忠诚,也揭示了历史对其命运的无奈感慨。

收录诗词(15)

颙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正统屡更易,遭厄如沸汤。

上天降英主,戡乱定四方。

偃武脩文德,纳谏大度彰。

规模实宏远,治具咸毕张。

不以诈谋用,浊流源岂长。

洵为得政要,君作臣之纲。

赐绢保勋旧,豁达胜汉皇。

因弓悟治理,情变难尽详。

偏信受欺蔽,兼听日炽昌。

封建非善政,百药言实臧。

狱讼关民命,稍忽罹咎殃。

集思庶广益,虚公辨奸良。

卓识止封禅,戒盈刻不遑。

贞观诚令辟,后嗣嗟内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读通鉴纪事本末.宋孝宗之立

绍兴坠大纲,无嗣昭天理。

封瑗慰众情,奖誉太溢美。

承欢德寿宫,尊养极隆轨。

定省虽弗违,侍亲小节耳。

既承社稷艰,当思振国纪。

仍怀偏安图,蒙业益委靡。

河北久陆沈,未能尺寸徙。

继统固本根,达孝原在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读通鉴纪事本末.明太祖平定东南

膺图抚寰区,心与凡侪异。

命将定东南,先戎毋纵恣。

劫掠盗贼为,救拯开创事。

传檄得江淮,劝农修水利。

克敌维武功,安民用仁义。

二语诚要言,理足辞简易。

招贤首刘基,论道孚素志。

规模已敷宣,张陈实闰位。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读通鉴纪事本末.建文逊国

燕藩兵祸因,太祖计谋误。

既有英雄儿,弱孙岂可付。

北师抵南京,献门景隆附。

火起疑自焚,逊国实无据。

为僧说荒唐,驻锡竟何处。

欲掩篡弑名,流言任传布。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