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潮二首(其二)

疋练萦回出海门,黄泥先变碧波浑。

初来似欲倾沧海,正满真能倒百源。

流蘖飞腾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惭不作山林计,来往终随万物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溯潮二首(其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潮水涌动的壮观景象。"疋练萦回出海门",形象地比喻潮水如匹练般曲折回环,从海门汹涌而出,显示出潮水的浩渺与力量。"黄泥先变碧波浑",写潮水打湿岸边黄泥,颜色由黄转为碧绿,水质浑浊,描绘出潮水冲击的动态画面。

"初来似欲倾沧海,正满真能倒百源",进一步夸张了潮水的气势,仿佛要倾覆大海,连源头都能倒灌,展现了潮水的磅礴威势。"流蘖飞腾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则通过对比,写出了潮水虽强,但扁舟依然屹立不倒,暗示人的坚韧和对自然力量的掌控。

最后两句"自惭不作山林计,来往终随万物奔",诗人感慨自己未能像山林中的隐士那样超脱,只能随潮水起伏,随万物变迁,流露出一种人生的无奈和对自然规律的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潮水为载体,寓言人生,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描绘,又有深沉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辙诗歌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

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

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简学中诸生

泮水秋生藻荇凉,莫窗灯火乱萤光。

图书粗足惟须读,菽粟才供且自强。

羽籥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诗章。

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辞灵惠庙归过新兴院书其屋壁

来时稻叶针锋细,去日黄花黍粒粗。

久病终惭多敝政,丰年犹喜慰耕夫。

青山片片添红叶,渌水星星照白须。

东观校雠非老事,眼昏那复竞铅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雎阳五老图

贤才冠世得优閒,免向金门老赘冠。

颂德华名盈满轴,规章文献表穹桓。

宦家有道生忠烈,夷夏初宁谏齿寒。

正是紫微垣里客,如今列上画图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