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少忠因为家叔再留之馆(其二)

年来师道孰知尊,温饱何缘得浼君。

鸿雁暂为粱稻计,牛羊谁为牧刍勤。

琴书到处聊娱目,羽翼生时要薄云。

我偶书田收一熟,向来正亦病人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近年来,谁还知道尊重师道?为何温饱问题能让你沾染上尘俗呢。
大雁只为稻谷而忙碌,牛羊又有谁来勤奋放牧。
弹琴读书只为眼前乐,翅膀长成渴望飞翔在云端。
我偶然间在田野收获一季,一直以来,我也如同病弱的芸芸众生般劳碌。

注释

师道:尊敬师长的传统。
孰知:谁知道。
温饱:基本生活需求。
浼君:使你沾染世俗。
鸿雁:大雁。
粱稻:稻谷。
牧刍:放牧的草料。
勤:勤奋。
琴书:弹琴读书。
聊娱目:随便娱乐眼睛。
薄云:接近云霄。
书田:耕读生涯。
一熟:一季丰收。
病人芸:形容辛苦劳碌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王迈在宋朝所作,名为《寄林少忠因为家叔再留之馆(其二)》。王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关怀。

首句“年来师道孰知尊”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林少忠的敬重之情,通过“孰知尊”二字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敬意。接着,“温饱何缘得浼君”则是询问林少忠在家中的生活是否安逸,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照顾。这里的“浼君”指的是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第三句“鸿雁暂为粱稻计,牛羊谁为牧刍勤”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通过大雁与粮食、牛羊与牧草之间的关系,隐喻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生活关怀,以及对自然界生灵的观察。

“琴书到处聊娱目,羽翼生时要薄云”则是描述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闲适自得,一方面通过琴声和书卷来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自由飞翔的鸟儿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超越世俗,触摸到更高远的境界。

最后,“我偶书田收一熟,向来正亦病人芸”则是诗人在反思自己偶尔性地记录农田收成的情况,同时也表达了对身处困顿中的友人的关心。这里的“病人芸”指的是林少忠可能遭遇的不幸或疾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朋友的牵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寄郑龙川子汝瞻岩翁二首一叙别怀一谢惠端砚(其一)

汝瞻当日预文盟,七十人中最妙龄。

别久恨无书寄雁,夜深犹记案帷萤。

我叨天幸登科甲,子盍心期绍品丁。

后会阿蒙须刮目,流声不减国兰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寄南剑守陈寺丞宿

复斋出守剑津时,正直清廉真吏师。

遗爱昔尝垂竹帛,徽音今又嗣埙篪。

侯能培植甘棠茇,我欲摩挲常萼碑。

千载福公家传好,怀哉蜀士送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婺州赵尚书立夫二首(其二)

忆昔京畿入幕时,游从日浅辱深知。

每誇得士如温造,几度逢人说项斯。

亲见登瀛应击节,近闻去国为攒眉。

江干饯别公先至,洪魏诸贤鼎鼎来。

形式: 古风

寄婺州赵尚书立夫二首(其一)

大雅千年一嗣音,人如美玉更良金。

清修山泽臞儒样,恻怛河沙古佛心。

北阙方瞻台斗践,东嘉还借福星临。

中兴宗衮留衣钵,大有苍生望作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