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

宝地人来少,柽阴自晚晴。

片云依石润,孤磬出花清。

竹笕分泉细,檀烟上氎轻。

勒铭留水寺,应供宿江城。

适楚涛喧定,归吴雪滞行。

雨苔粘冻屐,廊叶覆閒枰。

琴为蛇纹买,书因鸟迹评。

眼高无佛祖,诗癖有山兄。

句妙唐风在,心空汉月明。

昼禅休树影,夜梵杂松声。

夏减游方兴,秋添住岳情。

何时修白业,去结懒残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这里人迹罕至,柽树下的黄昏格外晴朗。
一片云彩依傍着石头,泉水滋润,孤独的磬声透出花香的清新。
竹管引来的泉水细细流淌,檀香袅袅上升,轻盈如纱。
我想在水寺刻下铭文,或许会在江城过夜。
刚从楚地的涛声中归来,吴地的积雪阻碍了行程。
雨后青苔粘湿木屐,走廊上的落叶覆盖棋盘。
为了蛇纹般的琴弦,我买下了这把琴;书籍的选择则依据鸟的足迹。
眼界虽高,却无佛祖可寻,唯有诗与山兄弟相伴。
诗句中蕴含着唐代的风采,心中对汉月的追求澄明。
白天禅坐,不觉树影婆娑,夜晚诵经,松声混杂其中。
夏日减少了远游的兴致,秋天增添了寄居山中的情感。
何时能修成善行,实现与懒散生活的决裂?

注释

宝地:人迹罕至的地方。
柽阴:柽树下的阴凉。
片云:一片云彩。
孤磬:孤独的磬声。
竹笕:竹制水管。
檀烟:檀香烟雾。
勒铭:刻下铭文。
宿江城:在江城过夜。
适楚:刚到楚地。
归吴:返回吴地。
雨苔:雨后青苔。
廊叶:走廊上的落叶。
蛇纹买:买有蛇纹装饰的琴。
鸟迹评:根据鸟的足迹选择书籍。
佛祖:佛祖的形象。
山兄:山间的知己。
唐风:唐代的风格。
汉月:汉代的月亮。
昼禅:白天禅修。
夜梵:夜晚的梵呗。
游方兴:远游的兴致。
住岳情:寄居山中的情感。
白业:善行。
懒残盟:与懒散生活的决裂。

鉴赏

这首元代宋无的诗《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水禅意画卷。首联“宝地人来少,柽阴自晚晴”展现了寺庙清幽,人迹罕至的环境,晚来的晴朗更显宁静。颔联“片云依石润,孤磬出花清”通过云石相依、孤磬声中的花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洁净的氛围。

颈联“竹笕分泉细,檀烟上氎轻”进一步描绘了泉水潺潺、檀香袅袅的禅寺生活,流露出淡泊与超脱。尾联“勒铭留水寺,应供宿江城”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中间两联通过“适楚涛喧定,归吴雪滞行”和“雨苔粘冻屐,廊叶覆閒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以禅意贯穿,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无作为元代诗人的独特风格,既有唐代诗歌的韵味,又融入了个人的禅修体验和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春归

酿蜜筒香蜂报衙,杏梁泥歇燕成家。

浮萍断送春归去,尽向东流载落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高阳台.怡园曲社

絮搅天愁,花随水去,冶辰分外惊心。

屧声喧廊,尘香到处堪寻。

薰风沸暖笙歌地,早瞢腾、一片藤阴。昼沈沈。

不信欢场,不悟春深。

年时醒却华胥梦,笑閒招鹤侣,倦听鹃音。

木石心肠,吴儿那解新吟。

茶烟半向清池影,怕回看、浅鬓而今。更谁禁。

万竹斜阳,笛破穿林。

形式:

李翰林墓(其一)

嗜酒傲明时,何因贺监知。

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

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

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南浦.艺风远自武昌邮示月湖看雨新词,渺渺秋怀,溢于言表。时吴中新结鸥隐词社,冷境喁于,殆如响应。次韵寄怀,不觉言之凄异也

泽畔共行吟,又几时疏莲,冷坠残粉。

风雨雁来迟,江潭句、依约汉南遥讯。

盈盈带水,料应常被乡心引。两家旧径。

知无主烟萝,飘零都尽。

软红梦影如尘,便不问铜驼,青衫珠迸。

摇落隔天涯,悲秋意、身到者番才信。

菰浦倦侣,祗招鸥鹭酬孤兴。吴枫驿暝。

望天际轻帆,爪寻霜印。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