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固山望海

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

跻览何所见,茫茫潮汐驰。

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

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

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

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这座山镇守在京口,远远伸出到沧海之滨。
攀登观览能看到什么?只见茫茫的潮水奔腾不息。
云雾缭绕在蓬莱仙岛上,太阳从扶桑树的枝头升起。
万里之内浑然一体,怎能区分天地两极。
我愿驾驭着云烟之车,飘渺中寻找安期生的仙踪。
挥手告别尘世凡境,我将从此离去辞行。

注释

此山:指特定的山,可能为镇江的北固山,有镇守京口之意。
镇京口:镇守、扼守京口之地,京口为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迥出:远伸、远远突出。
沧海湄:沧海之边,湄指岸边。
跻览:攀登观览。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潮汐驰:形容潮水快速奔涌。
云生:云雾升起。
蓬莱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常象征仙境。
日出:太阳升起。
扶桑枝:扶桑,神话中的树木,日出之处,此处代指东方或日出处。
混一色:颜色混为一体,无法分辨。
两仪:指天地,古人认为宇宙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即两仪。
愿言:希望,愿望。
策烟驾:驾着如烟雾般的车,比喻仙人出行的工具。
缥缈:隐隐约约,虚无缥缈,形容仙界景象。
安期: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挥手谢人境:挥手告别人间世界。
吾将从此辞:我将从此离开,辞别现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北固山上眺望大海的情景。开篇“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两句,勾勒出了北固山雄伟的轮廓,它不仅是京城的屏障,而且与广阔的大海相连,显示了诗人高远的视角。

接着,“跻览何所见,茫茫潮汐驰”表达了诗人在山上眺望时所看到的景象,是无边无际的波涛。这里的“跻览”一词,体现出诗人的攀登与观察。

第三句“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则通过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和扶桑之木,增添了一丝仙境的色彩,使景象更加迷离而美好。蓬莱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海上的三座神山之一,象征着远方的理想之地;扶桑即日出之处,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常被描绘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景色的感受和哲理的思考。万里的海天一色,使得天地间界限模糊,诗人质疑在这样广阔无垠的自然面前,如何能够区分出南北两仪(即宇宙的基本秩序)。

随后,“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是希望乘着烟雾般的云彩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包含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最后,“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则是诗人在告别现实世界的情感流露。通过挥手一别,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舍弃和对理想之地的向往,这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远志趣,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庐山东峰观九江合彭蠡湖

百川灌彭蠡,秋水方浩浩。

九派混东流,朝宗合天沼。

写心陟云峰,纵目还缥缈。

宛转众浦分,差池群山绕。

江妃弄明霞,彷佛呈窈窕。

而我临长风,飘然欲腾矫。

昔怀沧洲兴,斯志果已绍。

焉得忘机人,相从洽鱼鸟。

形式: 古风

缑山庙

朝吾自嵩山,驱驾遵洛汭。

逶迟轘辕侧,仰望缑山际。

王子谢时人,笙歌此宾帝。

仙材夙所禀,宝位焉足系。

为迫丹霄期,阙流苍生惠。

高踪邈千载,遗庙今一诣。

肃肃生风云,森森列松桂。

大君弘至道,层构何壮丽。

稽首环金坛,焚香陟瑶砌。

伊余超浮俗,尘虑久已闭。

况复清夙心,萧然叶真契。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

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圭。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

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

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

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

入门披綵服,出谷杖红藜。

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

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溪。

贤哉苟徵君,灭迹为圃畦。

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

相观对绿樽,逸思凌丹梯。

道泰我长往,时清君勿迷。

王孙且无归,芳草正萋萋。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题龚山人草堂

世人负一美,未肯甘陆沉。

独抱匡济器,能怀真隐心。

结庐迩城郭,及到云木深。

灭迹慕颍阳,忘机同汉阴。

启户面白水,凭轩对苍岑。

但歌考槃诗,不学梁父吟。

兹道我所适,感君齐素襟。

勖哉龚夫子,勿使嚣尘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