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根禅客居,皆说旧无庐。
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
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
纵有人相问,林间懒拆书。
此诗描绘了一位禅客在云根居住的景象,通过“皆说旧无庐”可知,这里曾有古庙遗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禅者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如“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这些意象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
在后两句“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中,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之心,以及对于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最后两句“纵有人相问,林间懒拆书”,则透露出禅客隐居山林,不愿与世俗交流,只想安静地阅读和修行。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语言,展现了禅者的清净心境和对自然的融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佳作。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钟疏含杳霭,閤迥亘黄昏。
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昏旦松轩下,怡然对一瓢。
雨微吟思足,花落梦无聊。
细事当棋遣,衰容喜镜饶。
溪僧有深趣,书至又相邀。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
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
更惭徵诏起,避世迹非真。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