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钟疏含杳霭,閤迥亘黄昏。
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诗人通过高飞的鸦看到隔谷的风光,行走在曲折的小路上来到一座位于西门的寺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心灵寄托之所的寻觅。
"塔影荫泉脉" 一句,通过塔影与泉水相连的情境,表现了时间静好、空间宁静的氛围。"山苗侵烧痕"则透露出一丝哀伤,可能是对过去某种事件或情感的回忆。
接下来的"钟疏含杳霭",通过寺院中悠扬的钟声和迷雾缭绕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閤迥亘黄昏"则更深化了这种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时光中。
最后两句"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表达了诗人对旧友或旧情的守望与期待。这里的"他僧"可能是指某位与诗人有深厚情谊的僧侣,而非普通的寺院僧人。"长如前信存"则意味着即便时光流转,旧日的情谊仍然如初守候在心中。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勾勒出一幅深具个人情怀与哲理思考的山水画卷。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昏旦松轩下,怡然对一瓢。
雨微吟思足,花落梦无聊。
细事当棋遣,衰容喜镜饶。
溪僧有深趣,书至又相邀。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
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
更惭徵诏起,避世迹非真。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病来犹强引雏行,力上东原欲试耕。
几处马嘶春麦长,一川人喜雪峰晴。
闲知有味心难肯,道贵谋安迹易平。
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