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俄顷钟声到枕边,朦胧晓色试霜天。
披衣欲起浑无事,赢得平明一觉眠。
这首诗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宜兴山房十首》中的第九首,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中“俄顷钟声到枕边”一句,以清晨的钟声作为时间的转换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悠长的氛围。“朦胧晓色试霜天”则描绘了微明的晨光下,诗人对外部自然环境的感受,那种朦胧中带有一丝寒意,是秋冬时节特有的景象。
“披衣欲起浑无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清晨醒来后,没有急迫需要处理的事情,只是随性地想起来穿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也映射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赢得平明一觉眠”则意味着诗人从深沉的睡眠中醒来,虽然白天里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满足。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简约、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早晨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态度的独到领悟。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薄薄新寒透被轻,醒来窗隙弄微明。
山中不用梅花角,自有枝禽报五更。
四壁寒蛩作苦吟,唤回旅梦约三更。
不知身在禅房宿,误听松风做雨声。
月暗山空夜倍长,清谈消遣睡毋忙。
山中新酒幸堪饮,何惜一杯相共尝。
烧罢天香月半昏,掩扃才了便呼灯。
窗前诵彻渊明赋,却傍禅床听葛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