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二)

贤人慕高节,志愿菩提因。

御鹤翔伊水,策马出王田。

本祈立弘誓,感报弥陁身。

能仁修八正,超逾九劫前。

声流遍三界,慈化通大千。

掩尘息妄想,凡圣并欣然。

含生同志趣,保益启心神。

生死必永尽,岂同庄老仙。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高尚道德和佛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诗人通过“御鹤翔伊水,策马出王田”这一生动场景,展现了贤人追求高洁品质与自由生活的情境。接着,“本祈立弘誓,感报弥陁身”,表达了他们立志于宏愿,并感恩于佛法的庇护。通过“能仁修八正,超逾九劫前”,诗人赞美了佛陀修行的正道,超越了久远的时光。接下来,“声流遍三界,慈化通大千”则强调了佛法的广泛影响力和慈悲精神的传播。最后,“掩尘息妄想,凡圣并欣然。含生同志趣,保益启心神。生死必永尽,岂同庄老仙”,诗人总结了修行的意义,即消除杂念,与众生共享同一志趣,最终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这与庄子的仙道思想有所不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高远的视角,探讨了个人道德修养、佛教信仰与实践、以及最终超越生死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唐代佛教文化在社会中的深刻影响和人们对精神解脱的向往。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三)

藕树交无极,华云衣数重。

织竹能为象,缚荻巧成龙。

落灰然蕊盛,垂油湿昼峰。

天宫傥若照,灯王复可逢。

形式: 偈颂 押[冬]韵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四)

宝刹承高露,绮彩映空天。

宛转云间扬,倒下似红莲。

霞幡开锦色,香气合炉烟。

飘飖无定所,祇为本轻旋。

池沼万影现,泉弄百华鲜。

夙夜风吹动,重迭轮王因。

攀仰无厌足,结侣感流瞻。

何知色中彩,招福寿长年。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五)

久厌无明树,方欣柰苑华。

始入香山路,仍逢火宅车。

慈父屡引接,幼子背恩赊。

虽悟危藤鼠,终悲在箧蛇。

鹿苑禅林茂,鹫岭动枝柯。

定华发智果,乘空具度河。

法雨时时落,香云片片多。

若为将羽化,来济在尘罗。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六)

玄风冠西土,内范轶东矜。

大川开宝匣,福地下金绳。

绣松高可映,画栱氎相承。

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

阳楼疑难燧,阴轩类凿冰。

迥题飞星没,长楣宿露凝。

旌门曙光转,辇道夕云蒸。

祇桓多灵物,竹园满休徵。

虚薄笔难纪,微驱窃自凌。

优游从可恃,恩荫永难胜。

形式: 偈颂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