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著作之父文思判院挽诗(其二)

忍穷能到骨,何物可愁翁。

守口双奁静,抄书万卷空。朝天尊?氏,胜地说壶公。

脱屣俱无滞,斑衣泪自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曾著作之父文思判院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淡泊生活的敬仰,以及对其学识与心境的感慨。

"忍穷能到骨",赞扬了文思判院在贫困中的坚韧,贫穷生活对他来说已经深入骨髓,显示出其高尚的品格和毅力。

"何物可愁翁",进一步强调了文思判院的豁达,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到忧虑或愁苦,他的心境超然。

"守口双奁静,抄书万卷空",描绘了他沉默寡言、潜心学问的形象,虽然家中书籍众多,但他并不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

"朝天尊?氏,胜地说壶公",这里可能用了典故,"尊?氏"和"壶公"都是道家隐士的代称,暗示文思判院有高洁的志向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脱屣俱无滞,斑衣泪自红",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文思判院离世的哀悼,即使他已放下尘世的一切束缚,但想到他离去时的场景,仍让人心生悲痛,斑白的衣衫上沾染的泪水,更显凄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清贫而有学问、超脱又深情的学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曾著作之父文思判院挽诗(其一)

后有儿如许,前瞻祖自然。

诗书三世验,乡党一辞贤。

遂失升堂愿,徒供相柩篇。

吾衰真久矣,祇此亦关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白鹿洞书院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戢戢田园净,藤刺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延庆寺

急雨泷危石,横云焘古碑。

入山芒屦湿,归路角巾攲。

中湿连宵病,平生此段奇。

只今酬妙句,犹自爱当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游齐山

半生作梦身初到,此日游山兴可知。

小盖曲穿杨柳岸,平舆斜掠槿花篱。

层轩俯瞰人寰狭,阴洞幽寻古路危。

满寺留题谁最警,南唐人写晚唐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