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

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

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馀景。

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

老夫于此兴不浅,有月无酒将奈何?

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

世情乖异每变更,月色何尝有今古?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

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

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

欲持此意问嫦娥,孤雁一声关塞晓。

形式: 古风

翻译

己卯年八月十五夜晚,天地间万里无云无雾。
明亮的月亮忽然从海底升起,如同洁白的镜子高挂空中。
清冷的光辉穿透幽深的海洋,山河倒映其中,景色尽收眼底。
丹桂香气消散,白兔也似乎感到哀愁,玉宇琼楼更显寒冷。
南箕北斗隐藏了光芒,江河静静地流淌着白色波纹。
我在此处兴致颇浓,但只有月而无酒,该如何度过这良宵?
天上有谁在欣赏仙子的羽衣舞,人间何处能寻得清净的仙境?
世事变化无常,月亮的光辉古今如一。
秋风吹过,如箜篌声飘荡,邻居们纷纷登上高楼赏月。
我们相约整夜游玩赏月,却不知还有离别的忧愁在心头。
回首望去,远方的朋友稀少,白露打湿庭院的草叶。
我想把这份情感向嫦娥倾诉,只听见孤雁在边塞黎明的叫声。

注释

己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指1939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
玉鉴:比喻明亮的月亮。
幽溟:深海或幽深的海域。
丹桂:秋季开花的桂花,象征团圆和美好。
清虚府:形容清静的仙境。
乖异:不一致,变化无常。
箜篌:古代弦乐器。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对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孤独心境。首联“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展现了明亮的月夜,万里无云,天地开阔。接下来,“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海上升起,如同明亮的镜子高挂天际。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馀景”写月光洒落,照耀深海,山河仿佛沉浸在月色中,景色迷人。然而,“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暗示着月夜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借星辰与江汉的静谧,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诗人感叹“有月无酒将奈何”,表达了在美景当前却无酒助兴的遗憾。他想象“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暗示人间与天上的不同,世事变迁,月色古今如一。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描绘了人们登楼赏月的热闹场景,而诗人却感到“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结尾“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自己孤独的境遇,最后以“欲持此意问嫦娥,孤雁一声关塞晓”收束,借孤雁和关塞晓声寄托了深深的愁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孤独和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菊

世路多诘屈,吾行已悠悠。

陶公归去来,此志良可求。

开怀对黄花,万事一笑休。

得酒漫斟酌,更为斜阳留。

人生适意耳,何用从远游?

五湖有閒棹,三峡无安流。

所以旷达士,不为贫贱忧。

纷纷刀锥辈,琐稍非我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对景吟

湿云不飞山雪满,越王城头鼓声短。

晓来溪上看梅花,虎迹新移大如碗。

老乌缩项如冻鹥,呼群强作婴儿啼。

红桃翠柳眼欲迷,旧时纨裤今涂泥。

淮南千里无烟火。淮东近日多军马。

寸薪粒粟不论钱,行客相看泪盈把。

如何五陵年少郎,卖田去买青楼娼。

吴歌楚舞不知夜,归来也学山翁狂。

明朝酒醒入官府,方知不是城南杜。

落花风急雨潇潇,索莫无言面如土。

形式: 古风

白云歌为李紫筼作

我歌谪仙白云歌,清风飘飘吹女萝。

女萝风飞白云出,秦山楚山争嵯峨。

秦楚之山青欲舞,白云不向湖山住。

忘机在我读书窗,要养贞姿归太素。

满山红紫光陆离,白云施施自无为。

奔腾汹涌作霖雨,白云悠悠若无侣。

白云在天不可呼,白云在地不可孤。

卷舒变灭了无意,粲粲不受纤尘污。

我与白云皆幻住,白云与我应同趣。

孤飞感我庭闱情,回首青山不知处。

我欲高飞洞庭船,赊月买酒邀谪仙。

为君唤雪梅花天,握手一笑三千年。

形式: 古风

伤亭户

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

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箓。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

田关供给尽,鹾数屡不足。

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督。

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

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

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