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雀

一雀入官仓,所食能损几。

所虑往复频,官仓乃害尔。

鱼网不在天,鸟网不在水。

饮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一只麻雀飞进官家粮仓,它所吃的食物能减少多少呢。
人们担心的是频繁进出,粮仓对它来说反而是祸害。
鱼网并非设在天空,鸟网并非建在水中。
鸟儿饮水啄食应顺应自然,何必要在空荡的城市中寻找呢。

注释

雀:麻雀。
官仓:官府的粮仓。
损:减少。
虑:担心。
往复:频繁进出。
害:祸害。
鱼网:捕鱼的网。
天:天空。
鸟网:捕捉鸟类的网。
水:水。
饮啄:饮水啄食。
自然:自然状态。
空城:空荡的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小鸟误入官仓,触发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世界的思考。诗中的“一雀入官仓,所食能损几”表达了即使是微小的生物,也可能因为进入人类的领域而受到伤害。这反映出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所虑往复频,官仓乃害尔”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担忧,并指出了官仓(象征着权力和制度)可能给小鸟带来的危险。这里诗人通过对小鸟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弱小生命的同情。

“鱼网不在天,鸟网不在水”这一句,则是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应该自由生长,不受人类束缚。鱼和鸟都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理应在自己的栖息地自由生活,而不是被人为的网捕捉。

最后,“饮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则是诗人提倡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不需要受到人类世界的干扰。这也暗示了对于简单、纯净生活方式的一种向往,而“空城里”可能象征着过度的人类文明和孤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只小鸟命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自由和自然生存状态的赞美。

收录诗词(31)

聂夷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唐末诗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 字:坦之
  • 籍贯: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871

相关古诗词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后达多晚荣,速得多疾倾。

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在暖须在桑,在饱须在耕。

君子贵弘道,道弘无不亨。

太阳垂好光,毛发悉见形。

我亦二十年,直似戴盆行。

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

未必尽有玉,玉且间石生。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形式: 古风

相和歌辞.短歌行

八月木阴薄,十叶三堕枝。

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

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

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

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

荣华忽销歇,四顾令人悲。

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

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

无言鬓似霜,勿谓事如丝。

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秋夕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乃学。

玄发不知白,晓入寒铜觉。

为才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胡无人行

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腰间悬陆离,大歌胡无行。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醉卧咸阳楼,梦入受降城。

更愿生羽翼,飞身入青冥。

请携天子剑,斫下旄头星。

自然胡无人,虽有无战争。

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