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形便豳公国,旌旗拥将坛。
秦云低落日,塞树怯春寒。
草檄无留思,投壶不废欢。
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送郑推官赴邠州(其一)》。诗中描述了送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
“形便豳公国,旌旗拥将坛。”开篇即以壮丽的画面展现出送别的场景,"形便"指的是边塞的险要之地,"豳公国"应是指古代的一个地方名,而"旌旗拥将坛"则描绘出军事行动的紧张气氛。
“秦云低落日,塞树怯春寒。”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萧瑟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秦云"指的是秦地的云彩,而"低落"则表明天气阴沉,接着"塞树"和"春寒"更增添了边关的孤寂与寒冷。
“草檄无留思,投壶不废欢。”这两句诗转而描写朋友间的情谊和欢乐时光。"草檄"可能指的是野外的宴席,而"无留思"则表达了对往事的缅怀之情;"投壶"是古代的一种酒令游戏,"不废欢"说明即便是在离别的时候,也依然保持着乐融融的气氛。
“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期许。"还应笑"可能是指继续以书卷自娱,而"黄卷"则代表着古籍典故;"寂寂守儒官"则形象地描绘出文人墨客在冷清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职责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自然景观和人际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学问的尊崇。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地险三巴口,江流百折蟠。
驺珂通峡响,门戟照秋寒。
翠壁虎牙石,素花狼尾滩。
孙刘置栅处,细为写图看。
郡府猿声外,旌旗鸟道边。
楼高出楚塞,烟霁识巴船。
襦裤嗟来暮,簪绅惜外迁。
皇仁矜远俗,非谓意疏贤。
宜都贤太守,治迹古人齐。
虎负众子去,凤环群鸟栖。
行增颍川秩,别降武都泥。
正恐还朝速,春林未子规。
种种亲头白,帝城难少留。
倚门应有望,列鼎本无求。
清夜多归梦,红尘厌久游。
此行殊捧檄,辕下五骅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