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吉甫

学兼文武在吾曹,别后应看虎豹韬。

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

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

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寄黄吉甫》。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关心和赞赏,以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首句“学兼文武在吾曹”表明家中有人既精通文学又擅长军事,显示出家族的文化底蕴与勇武精神。接下来的“别后应看虎豹韬”则是诗人对远去战场上的将士们的期望,他们如同猛虎深藏,不露锋芒,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奋力而出。

中间两句“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边疆安危的关心,以及对那些能够镇守边塞、不畏艰险的人物的赞赏。这里的“庙堂”指的是中央政府,而“边塞”则是边疆要塞,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边防将士的重要性。

以下两句“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描绘了一幅紧张的战争场景。旌旗是军旗,是战时的象征;而“烽火遥连太白高”则形象地展示了边塞报警的紧急情况,烽火是一种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方式,它能够迅速将消息传达至远方。

最后两句“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则转向民间的情状。“荆人”指的是居住在边疆地区的人们,他们也同样对战争的影响感到忧虑和不安。诗中提到的“家家还愿献春醪”,则是表达了人们对于将士们的支持与感激之情,愿意以献上美酒的方式来表示。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边塞军人的赞赏,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同情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时期社会的紧张氛围以及人们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曾子固

斗粟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谢师直

湖海三年隔,相逢塞路中。

黄金酌卯酒,白发对春风。

所愿乖平日,何知即老翁。

悠悠越溪水,好在钓鱼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酬曹伯玉因以招之

寒鸦对立西风树,幽草环生白露庭。

清坐苦无公事扰,高谈时有故人经。

思君异日投朱绂,过我何时载渌醽。

及此江湖气萧爽,最宜相值倒吾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

吴楚东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

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

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馀墨到沧洲。

湡浯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此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