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

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

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

山县唯荒垒,云屯尽老师。

庖人宁自代,食檗谬相推。

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

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

独立花飞满,无言月下迟。

不知丞相意,更欲遣何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谁在安慰孤独的旅人,特别给予关怀与关注。
应超过骨肉间的亲情,怎敢忘记生死相许的承诺。
山中的遗迹只剩荒凉的营垒,聚集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将领。
厨师宁愿自己代替服役,却错把苦涩的黄檗当作美食推荐。
官职虽已空置,青春却已逝去,鬓发又添白霜。
我回到那扇门前,报答恩情的日子还未到来。
独自站立,花瓣飘落,月光下默默无语。
不明白丞相的心意,是否还想派我去往何处。

注释

恓惶:形容心情悲苦、不安。
顾盼:注视、照顾。
骨肉:比喻至亲。
食檗:吃黄檗,比喻承受苦楚。
黄绶:古代低级官员的印绶,象征职位。
青春:指年轻的岁月。
丞相:古代高级官员,相当于宰相。

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旧友的深情和怀念之意。开篇即以“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恓惶指的是游子或旅人的孤独与不安,而“偏承顾盼私”则暗示了一种深厚而专一的情谊。紧接着,“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强调了这种情谊超越了血缘关系,甚至是生死之交的深度。

随后,“山县唯荒垒,云屯尽老师”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荒凉凄清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庖人宁自代,食檗谬相推”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无奈和牵强的情感状态,仿佛在用某种方式来弥补彼此之间的距离。

“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中,“黄绶”可能指的是官职或荣誉,而“青春鬓又衰”则是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这些都是作者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奈的感受。

最后,“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独立花飞满,无言月下迟。不知丞相意,更欲遣何之”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恩情的回忆和不舍,甚至在问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这份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168)

耿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字:洪源
  •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相关古诗词

晚春青门林亭燕集

都门连骑出,东野柳如丝。

秦苑看山处,王孙逐草时。

欢游难再得,衰老是前期。

林静莺啼远,春深日过迟。

落花今夕思,秉烛古人诗。

对酒当为乐,双杯未可辞。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步出青门去,疏钟隔上林。

四郊多难日,千里独归心。

暮鸟声偏苦,秋云色易阴。

乱坟松柏少,野径草茅深。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何由听白雪,秪益泪沾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晚夏即事临南居

何须学从宦,其奈本无机。

蕙草芳菲歇,青山早晚归。

广庭馀落照,高枕对闲扉。

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

艰难逢事异,去就与时违。

遥忆衡门外,苍苍三径微。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

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

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

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乾。

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