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林彦文参谋

西风戒郊原,百谷敛嘉秀。

属兹乐丰登,乃尔乱离遘。

使节辱东临,敝邑素云陋。

惊心剧盗逼,触目编氓疚。

匪资经营功,世故孰匡救。

鄙生非时须,闭户守迍逗。

遁迹怀樊英,著书拟刘昼。

布衣倘非穷,吾将谢文绣。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王祎所作,名为《次韵奉答林彦文参谋》。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与无奈。

首句“西风戒郊原,百谷敛嘉秀”以秋风萧瑟、谷物成熟丰收的景象为背景,预示着一个丰年的到来,然而紧接着“属兹乐丰登,乃尔乱离遘”两句,诗人却指出在这丰收的时刻,却遭遇了战乱和离乱,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悲愤。

“使节辱东临,敝邑素云陋”描述了朝廷官员前来视察,但诗人所在的地区因贫穷落后而感到羞愧。接下来“惊心剧盗逼,触目编氓疚”则直接点明了盗贼横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状,让人心生恐惧和同情。

“匪资经营功,世故孰匡救”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解决的无奈和困惑。“鄙生非时须,闭户守迍逗”表明诗人自己虽有才华,但在当前时局下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闭门自守,逃避现实。

最后,“遁迹怀樊英,著书拟刘昼。布衣倘非穷,吾将谢文绣”则是诗人自我安慰的方式,他希望能像汉代隐士樊英一样遁世避世,或如刘昼般著书立说,即使身居布衣之位,也愿意放弃文采的追求,表达出对现实的妥协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有个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凤林乡乃王氏初迁之地子孙散处既久至正戊戌兵戈扰攘余至凤林访诸宗族为避地之计因赋诗见意示子姓云

凤林县南鄙,山僻田衍腴。

维婺望王氏,吾祖始所居。

子孙既散处,往往乡相都。

绵延四百载,馀裔犹纷敷。

悬知本根茂,枝叶自扶疏。

我家县隅北,去此两舍涂。

避地乃此来,属时正艰虞。

所来为宗族,岂以势利趍。

群从相温存,恩意何廑渠。

谓言贷我粟,亦复假我庐。

而我懒生事,俯仰缺所需。

未应造物者,困此七尺躯。

蠖屈本求伸,兔藏非过图。

重维首丘义,讵敢昧厥初。

尚思朝阳鸣,瑞世谐贞符。

形式: 古风

杂诗十首(其一)

古人不可见,古月还至今。

每因古时月,得见古人心。

月即有圆缺,心非有存没。

将心与月比,光明祗如一。

形式: 古风

杂诗十首(其二)

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

坐看明镜中,颜色晓夜别。

日夜不我与,少壮能几时。

寸阴倘不惜,后悔将安追。

形式: 古风

杂诗十首(其三)

天地最钜物,人身实至微。

身焉不自尊,曷以配两仪。

仰惟古圣贤,充实有光辉。

因怜蠢蠢徒,鸟兽安须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