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拾遗肃归朝

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

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

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贤明的君主重视文人的劝谏,有才能的大臣出自江东。
整理书籍告别东山隐居,换上官服迎着北风踏上仕途。
远望万里的京城,重重宫殿在晨光中映照天空。
宫门如开放的芙蓉般壮观,朝阳照耀着葡萄宫。
天子尚未起身,但宫门已为我提前通报。
生在盛世如同轩辕黄帝的时代,名声显赫在朝堂之中。
老朋友以这样的荣耀分别应感到光荣,何必为离别的琴声悲伤。

注释

明主:贤明的君主。
重文谏:重视文人的进言和批评。
才臣:有才能的大臣。
江东:长江以东地区,常指人才辈出之地。
束书:收拾书籍,准备出发。
东山:典故,常指隐居之地。
改服:换上官服,准备出仕。
北风:这里象征踏上仕途。
皇邑:京城,皇帝居住的城市。
九重:形容宫阙的重重叠叠,也代指皇宫。
曙空:拂晓的天空。
芙蓉阙:形容宫门华丽如荷花绽放。
蒲桃宫:宫殿名,这里泛指华丽的宫殿,‘蒲桃’即葡萄。
天子:皇帝。
初未起:还未起床。
金闺:宫门,这里指宫廷。
籍:登记,通报。
轩辕世:比喻盛世,轩辕即黄帝,古代的明君。
鸳鸾中:朝中显赫之位,鸳鸾比喻高贵的人。
故人:老朋友。
荣此别:以这次离别为荣。
悲丝桐:为离别而弹奏哀伤的琴曲,丝桐指琴。

鉴赏

诗中“明主重文谏”一句,表达了君主对文臣直言进谏的重视,这是理想政治状态下的美好写照。紧接着“才臣出江东”则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臣子从江东地区崭露头角,得以展现其才能。

“束书辞东山”中的“束书”指的是整理书籍,准备启程,而“辞东山”则是告别之意。这里暗示诗人即将离开一个地方,可能是因为仕途的变动或是受到召唤。“改服临北风”一句,则表明了对于新环境、新任务的适应与准备。

“万里望皇邑”展现了一种远眺的心境,诗人在遥远的地方向往着都城的壮丽。而“九重当曙空”则是对皇宫深处的描绘,九重之意喻示了皇权的高大与难以接近。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两句,是对仙境般美好景象的描写。芙蓉阙、蒲桃宫都是古代神话中描述的仙境之处,诗人通过这样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两句,则是对皇帝日常生活的一种想象。天子(指皇帝)还未起床,而宫中早已有人开始工作,这里传递了一种朝廷运作的忙碌与紧张。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两句,诗人自比为古代圣贤,与仙鸟(鸳鸾)相伴,其意是表达了个人才华横溢、声望显赫的满足感。

最后,“故人荣此别”则是对于旧友告别时的情景描写,而“何用悲丝桐”则表现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对于离别不必过分哀伤,因为诗人认为朋友间的荣耀与成就本身就是最好的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皇宫壮丽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祝福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送清凉上人

何意欲归山,道高繇境胜。

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證。

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送道琚上人还金陵

一与钟山别,山中得信稀。

经年求法后,及夏问安归。

野实充甘膳,池花当綵衣。

慈亲莫返拜,外礼欲无为。

形式: 五言律诗

送穆寂赴举

天子锡玄纁,倾山礼隐沦。

君抛青霞去,荣资观国宾。

剑光既陆离,琼彩何璘玢。

夙驾别情远,商弦秋意新。

冥冥鸿鹄姿,数尺看苍旻。

残寇近宋郊,西行恶飙尘。

立身素耿介,处难思经纶。

春府搜才日,高科得一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

六月鹏尽化,鸿飞独冥冥。

秋烽家不定,险路客频经。

牛渚何时到,渔船几处停。

遥知咏史夜,谢守月中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