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庙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他剪除秦朝的势力显得极其英勇,即使身为布衣也建立了深远的功绩。
他的遗孀和幼女都值得同情,但他却用剩下的酒祭奠蒯通。

注释

剪项:比喻推翻或削弱秦朝的行动。
秦势:指秦朝的统治力量。
布衣:平民百姓,借指诗人自己。
负深功:建立深厚的功绩。
寡妻:丈夫去世后的妻子。
稚女:幼小的女儿。
堪恨:令人遗憾,值得同情。
蒯通:战国时期策士,此处可能象征诗人的精神寄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英雄的英勇与悲凉,通过对其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开篇“剪项移秦势自雄”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强调韩信在当年如何以绝对的力量和策略征服各地,显示出他不凡的军事才能与雄伟气势。随后的“布衣还是负深功”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位英雄后来遭遇的同情之情,虽身着简单的布衣,却仍然承担着沉重的责任和成就。

在接下来的“寡妻稚女俱堪恨”中,诗人进一步描绘出韩信家室之悲。尽管他功高震主,但私生活却充满了不幸与无奈,妻子年幼皆有所怨恨。这不仅是对韩信个人命运的同情,也反映出了历史的无常和英雄背后的孤独。

最后,“却把馀杯奠蒯通”一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在拜谒韩信庙宇时的心境。尽管时代远去,英雄已逝,但诗人仍旧能够感受到那份英勇与悲凉,通过洒酒祭奠的仪式,试图与这位历史人物产生某种精神上的沟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力,更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描写,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过往的无尽怀念。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献尚父大王

数年铁甲定东瓯,夜渡江山瞻斗牛。

今日朱方平殄后,虎符龙节十三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谩天岭

西去休言蜀道难,此中危峻已多端。

到头未会苍苍色,争得禁他两度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