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注释

就试:应考,参加考试。
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
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
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
奈:奈何。
相违:指无缘欣赏。
买取胡孙弄:一作“学取孙供奉”。
胡孙:猴的别名。
供奉:唐时以文学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著绯:穿绯色的官服。
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感弄猴人赐朱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十分丰富,通过对十二三年来考试失败与五湖烟月之美景不能共享的感慨,以及对买取胡孙(一种技艺表演)以娱乐君王得以一笑并获赠礼物朱绣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诗中的“十二三年就试期”暗示着诗人长时间的科举生活与失败的挫折感,而“五湖烟月奈相违”则是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无法享有的哀愁。接着,“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通过技艺博得君王一笑并获赠礼的艺人的无限羡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

罗隐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对于才智与技艺的不同对待,以及普通士人求取功名的心酸。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巧妙地抒写了自己和时代的矛盾,从而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献尚父大王

数年铁甲定东瓯,夜渡江山瞻斗牛。

今日朱方平殄后,虎符龙节十三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谩天岭

西去休言蜀道难,此中危峻已多端。

到头未会苍苍色,争得禁他两度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