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
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
夹道夭桃满,连沟御柳新。
苏舒同舜泽,煦妪并尧仁。
佳气浮轩盖,和风袭缙绅。
自兹怜万物,同入发生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世景象,通过对朝廷早朝后的春日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唐帝国的繁华与和谐气氛。
"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
这里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皇宫早朝后的景象,天街上春意盎然,南山刚过细雨后显得更加清新,而北面的宫殿则是干净无尘,彰显了帝都的庄重与肃穆。
"夹道夭桃满,连沟御柳新。"
这两句通过夹道盛开的夭桃和沿沟新绿的御柳,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帝王对百姓福祉的关注。
"苏舒同舜泽,煦妪并尧仁。"
这里引用了古代圣君舜和尧的美德,以此来比喻当朝皇帝的恩泽与仁心,如同远古圣明之主一般,广施恩惠于民。
"佳气浮轩盖,和风袭缙绅。"
诗人通过"佳气"和"和风"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祥瑞之气弥漫的场景,给人以美好而又温馨的感觉。
"自兹怜万物,同入发生辰。"
最后两句表达了帝王对万物生灵的爱惜,以及希望一切生命都能在这盛世中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发生辰"则象征着生命力的萌发与成长。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帝王恩泽的赞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稳定繁荣的肯定。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
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
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
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
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长。
此地开新讲,何山锁旧房。
僧名喧北阙,师印续南方。
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
三篱盖驰道,风烈一无取。
时见牧牛童,嗔牛吃禾黍。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