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锁亭避雨

客有游山衣,著久如薜荔。

行行万翠亭,忽作风雨憩。

仰面无所睹,梁间有题字。

问此何人书,婉娩有弱气。

云昔魏王妃,学书似李卫。

乘云到此山,洒墨在空翠。

尘风吹土花,倏忽景物异。

疑此梦与仙,不类人间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在山中游玩时,偶然遇到一场风雨,他便躲进了一个名为“万翠亭”的地方避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以及游客在避雨时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客有游山衣,著久如薜荔”,将游客的衣服比作生长在岩石上的薜荔,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痕迹。接着,“行行万翠亭,忽作风雨憩”则描绘了游客在翠绿的亭子中避雨的情景,突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仰面无所睹,梁间有题字”一句,引出了一段关于亭子内部的描述,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人文的气息。接下来,“问此何人书,婉娩有弱气”表达了对书写者身份的好奇和对其笔力的赞美,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云昔魏王妃,学书似李卫。乘云到此山,洒墨在空翠”这一段,通过想象魏王妃的故事,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场景联系起来,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诗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古代女性才情的欣赏。

最后,“尘风吹土花,倏忽景物异。疑此梦与仙,不类人间世”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历史之间奇妙联系的思考。这不仅是一次避雨的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自然之美、历史之深和人生的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过舒临海故宅

破壁湿海藓,水退日气蒸。

云是舒公宅,其孙艾且仁。

昔公初作尉,视事即斩人。

上书称臣亶,待罪沧海滨。

天子有诏至,汝亶可治民。

尔时荆文公,上方邑之鄞。

闻此辄异之,久会公秉钧。

谓此非狂狷,引用至中丞。

立朝思蹇谔,庶以报君亲。

苏公下诏狱,谗者用事新。

于此与有力,岂为重其身。

晴风吹海雨,山川尚横陈。

俛仰勿太息,徒为惊尔邻。

形式: 古风

铁蛇岭长耳僧

岭上有神僧,风吹竖两耳。

云昔垂至肩,手提忽然起。

游方得至术,来此制蛇虺。

衣缝独茧丝,裂缝蛇尽死。

至今山下草,食之蛊可已。

客去勿复言,海隅多幻诡。

形式: 古风

观水

积阴生壑雨,野水学江流。

对屋见灯火,相望南渡头。

浮槎到高树,白鼋起沧洲。

变怪若不测,神功安能尤。

稍退见涯涘,及来痕沫收。

崩畴出白石,隐隐如博投。

水杨洗荒根,素发生古愁。

见此倏若化,故流还胶舟。

荒源不可诘,欲尽山云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听雨

山厨压炊烟,野雨起薄莫。

孤客卧空床,不识门前路。

回风已若休,入壑忽如赴。

荒林啼鬼车,往往不见处。

邻翁起厌胜,咒作禹馀步。

听雨杂咒声,起歌助其语。

咒静雨亦止,还眠向窗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