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

一从簪笏事金貂,每借温颜放折腰。

长觉身轻离泥滓,忽惊手重捧琼瑶。

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他日秉钧如见念,壮心直气未全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自从担任高官佩戴金貂,常常凭借和颜悦色放下尊严。
常感身体如同脱胎换骨,忽然惊觉手中所捧如美玉珍贵。
马因回头顾盼而价值倍增,桐木遇到知音已半成焦土。
将来若执掌大权你若想起我,壮志豪情还未完全消磨掉。

注释

一从:自从。
簪笏: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做官。
事金貂:佩戴金貂,指做高官。
温颜:和颜悦色。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指放下尊严。
泥滓:污浊的泥水,比喻世俗的困扰。
琼瑶: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事物。
马因回顾虽增价:马因回头望主人而身价倍增,比喻人的价值在于被人赏识。
桐遇知音已半焦:桐木遇到知音时已经烧了一半,比喻才华被发现时可能已消耗殆尽。
秉钧:执掌大权。
见念:想到,念及。
壮心直气:壮志豪情,正直之气。
未全销:没有完全消失,意为还保留着一部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技巧。诗中通过对比手中的簪笏(古代妇女用来装饰头发的金制饰物)与琼瑶(美玉的一种)的不同感觉,表达了诗人对待遇、知音之人珍贵而难求的情怀。

"一从簪笏事金貂,每借温颜放折腰。"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女子以簪笏为伴,时常因思念而将其托在手中,透露出对远方亲人或知己的深切思念。

"长觉身轻离泥滓,忽惊手重捧琼瑶。" 这两句则是诗人从自身经历出发,感慨于物是人非。身体变得轻盈,可能是因为久别家乡或亲人,而手中却又突然感到沉甸,是因捧着那珍贵的玉石琼瑶。

"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这两句通过对马和桐树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感慨。马因被人回头看而价值增加,暗指名士或英雄被后世所铭记;而桐树因遇到知音却变得枯萎,象征着真正懂得自己、能与之心灵相通的人难寻。

"他日秉钧如见念,壮心直气未全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交情的怀念,以及对于那些虽然已经逝去但仍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情感和志向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友情、知音以及时间流逝对个人情感影响的深切理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江夜舟行

烟澹月濛濛,舟行夜色中。

江铺满槽水,帆展半樯风。

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唧虫。

只应催北客,早作白须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江亭夕望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楼宴别

楼中别曲催离酌,灯下红裙间绿袍。

缥缈楚风罗绮薄,铮鏦越调管弦高。

寒流带月澄如镜,夕吹和霜利似刀。

尊酒未空欢未尽,舞腰歌袖莫辞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