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使泷峡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嵚。

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

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沿着溪边小路渐行渐深,冷冽的天空映照着两侧峻峭的山崖。
霜气清冷,映衬得百丈江水更加澄明,秋风吹过,万千树木落叶纷飞。
黄昏时分,成群的鸟儿振翅归巢,秋日的猿猴发出断续的哀鸣,似有离别之心。
离别之际思绪万千,更何况正值阴沉的岁末之季。

注释

溪路:沿着溪流的小路。
日:日渐、逐渐。
幽深:深远、僻静而深远。
寒空:寒冷的天空。
入:映照进、深入到。
两:两侧、两边。
嵚:形容山势高峻。
霜清:霜气清冷。
百丈:极言其长、深或高,此处形容江水之深。
水:江水、河水。
风落:风吹落。
万重:形容数量众多。
林:树林、森林。
夕鸟:黄昏时分的鸟儿。
联归翼:鸟儿们翅膀相连,比喻成群结队地归巢。
秋猿:秋季的猿猴。
断去心:发出断续的哀鸣,表达离别或孤寂之情。
别离:离别、分别。
多远思:思绪万千、产生许多深远的思念。
况乃:何况、况且。
岁方阴:正值阴沉的岁末之季,指一年将尽,天气阴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途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游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嵚。"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幅幽深静谧的山谷风光,溪流蜿蜒,阳光被高耸的群山遮挡,只剩下透过缝隙射下的寒冷天光,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感受到一种深远而孤寂的意境。

"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接下来,诗人通过霜雪覆盖的清澈溪水和秋风吹过层层叠叠的树林,渲染出一幅秋天深处的静谧图景。霜雪代表了寒冷与纯净,而万重林则让人联想到无尽的深邃。

"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傍晚时分飞鸟归巢和秋天里哀嚎的猿啼之声,更添了一份寂寞与凄凉。这里的“断去心”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的分别而产生的无尽思念,以及在阴冷的季节里这种情绪被进一步强化。这里的“况乃”一词用得甚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联系起来,增添了一层深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山谷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之感。语言简洁而蕴藉,情感真挚而不张扬,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送广州周判官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

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韦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杨府李功曹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

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

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杨道士往天台

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

此地烟波远,何时羽驾旋?

当须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