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府李功曹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

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

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一生与良友相伴,期待功成名就。
哪料世事艰难,共同的仕途理想未能实现。
离别之路穿越丛林直至尽头,远行之舟即将抵达大海之滨归来。
已然心生诸多感慨,更何况又要面对与两地亲友的分离。

注释

平生:一生。
属:与…相伴。
良友:品德良好、情谊深厚的友人。
结绶: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此处代指出仕为官,步入仕途。
望:期待。
光辉:功成名就,事业有成。
何知:哪料,哪里知道。
人事:世事,人间之事。
拙:艰难,不顺利。
相与:共同,一起。
宦情:仕途之情,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或追求。
非:不,未能实现。
别路:离别的道路。
穿林:穿越丛林。
尽:到头,尽头。
征帆:远行的船,此处象征诗人的离去。
际海:接近海边,抵达海滨。
归:归来,返回。
居然:竟然,已经。
已多意:心生诸多感慨,已有许多想法或情感。
况复:更何况。
两乡:两地,指诗人与亲友分别所在的两个地方。
违:分离,离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杨府李功曹》,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情感。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 这两句强调了与被送别者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对方的敬仰和期许,希望对方能有所成就,光耀门第。

"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认识到人世间的事常常不遂人愿,即使彼此情谊深厚,也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别离。

"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 这两句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朋友即将踏上归途,而自己则留在原地,感慨万千。

"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以及面对双方都要回到各自的故乡这一现实而感到更加依依不舍。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深沉的友谊和对未来所持有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送杨道士往天台

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

此地烟波远,何时羽驾旋?

当须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苏主簿赴偃师

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

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

激节轻华冕,移官徇綵衣。

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使广州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宛句赵少府

解巾行作吏,尊酒谢离居。

修竹含清景,华池澹碧虚。

地将幽兴惬,人与旧游疏。

林下纷相送,多逢长者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