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乐(其三)

莫愁幽闺性,非但倾城色。

石城诸少年,人人自相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莫愁乐》系列之一的第三首。通过“莫愁幽闺性,非但倾城色”,诗人首先表达了对女性内在品质的重视,认为美貌并非衡量女子价值的唯一标准,更深层次的个性和气质同样重要。接着,“石城诸少年,人人自相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能够相互了解,不仅仅是外表的相识,更是心灵的相通。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与美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的重要性。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画面,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莫愁乐(其四)

何处寻莫愁,石城诸少年。

可怜六萌车,不送莫愁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襄阳乐(其一)

朝上大堤头,暮上大堤头。

大堤诸女儿,游冶不知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襄阳乐(其二)

女萝复可缝,兔丝复可织。

唯有菖蒲花,郎自不曾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襄阳乐(其三)

大堤诸女儿,歌舞日相逐。

郎今定怜谁,夙昔谁家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