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贾岛

秦楼吟苦夜,南望只悲君。

一宦终遐徼,千山隔旅坟。

恨声流蜀魄,冤气入湘云。

无限风骚句,时来日夜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在寂静的秦楼中独自哀吟,遥望南方只有对你的深深悲痛。
仕途生涯将我远派到边疆,千座山峦阻隔了归途,只能成为他乡孤坟的守灵人。
怨恨之情如蜀地的鬼魂飘荡,冤屈之气融入湘江的云雾。
无数的忧愁与诗篇,时常在夜晚和白天回响在我耳边。

注释

秦楼:古代宫殿或富人家中的高楼。
苦夜:痛苦的夜晚。
南望:向南眺望。
悲君:悲念远方的你。
一宦:一次官职任命。
遐徼:偏远的边境地区。
隔旅坟:隔绝了故乡的陵墓。
恨声:怨恨的声音。
蜀魄:蜀地的鬼魂,这里指悲伤的情绪。
冤气:冤屈的气息。
湘云:湘江上的云,象征远方。
风骚句:忧郁的诗句。
时来:有时。
日夜闻:日夜萦绕耳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哭贾岛》,是一首表达对故人离世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的挽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悲思与无限的情感。

"秦楼吟苦夜,南望只悲君。"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秦楼"常被用来比喻高远的地方或是寂寞的心情。诗人在这高楼之上,夜以继日地思念逝者,南望无尽,只感到悲痛,心中只有对故人的哀思。

"一宦终遐徼,千山隔旅坟。" 这两句通过对逝者的境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无法相见的无奈与哀伤。"一宦"指的是一人,在这里代指逝者;"终遐徼"意味着永远地离去,而逝者则被千山隔绝,与现世隔离,成为旅魂。

"恨声流蜀魄,冤气入湘云。" 这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拟人化描写,将自己的哀思与怨愤寄托于大自然之中。"恨声"比喻为声音,"流蜀魄"则是指悲痛的情感弥漫在蜀地(今四川一带)的空气中;而"冤气入湘云"则将诗人的不平之气融入了湘江的云雾。

"无限风骚句,时来日夜闻。" 这最后两句,"无限风骚句"指的是诗中的哀思与怨愤之情,如同风中飘扬的声音,不断地在耳边回响;"时来日夜闻"则强调了这种声音的持久性,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如此。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忆和自然景物的情感投射,表达了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哀思之情。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

暑天宜野宅,林籁爽泠泠。

沙月邀开户,岩风助扫庭。

鹭栖依绿筱,鱼跃出清萍。

客抱方如醉,因来得暂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夏日宿秘书姚监宅

贵宅多嘉树,先秋有好风。

情闲离阙下,梦野在山中。

露色浮寒瓦,萤光堕暗丛。

听吟丽句尽,河汉任西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脩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

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

黑处巢幽鸟,阴来叫候虫。

窗西太白雪,万仞在遥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夏日盩厔郊居寄姚少府

古木有清阴,寒泉有下深。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

甚思中夜话,何路许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