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司勋奉使

授命出绝域,北至单于庭。

驼鸣沙碛遥,马倦朔雪零。

幽州古道上,胡笳应夜听。

尝闻昔时语,南看北辰星。

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形。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翻译

我奉命前往遥远的边疆,直抵匈奴王庭。
骆驼在沙漠中长鸣,马匹因严寒的朔雪而疲惫。
在古老的幽州道路上,夜晚能听到胡笳的乐声。
曾听说过去的传说,人们通过观察南方的星辰来辨别北方的天象。
如果这次出使的经历能够被记住,就能验证天文学中的方位知识。

注释

绝域:极远的地区。
单于庭:匈奴的王庭,代指敌方领土。
驼鸣:骆驼的叫声。
朔雪:北方的冬雪。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
昔时语:过去的传说或故事。
南看北辰星:古人通过观测南方的星辰来确定北方方向。
使回:使者返回。
天形:天文方位或自然地理形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刘司勋奉使》,描绘了友人刘司勋出使边疆的情景。诗中通过"授命出绝域,北至单于庭",展现了刘司勋肩负重任,远赴边陲的壮志豪情。"驼鸣沙碛遥,马倦朔雪零"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沙漠中的艰辛与严寒,以及行者长途跋涉的疲惫。

"幽州古道上,胡笳应夜听"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氛围,胡笳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增添了离别的愁绪。"南看北辰星"暗含着对故乡和方向的思念,同时也寓言了出使的艰难和对使命的坚定。最后两句"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形"表达了诗人希望刘司勋此行归来后,能以亲身经历验证边疆地形,也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使命的敬重,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特色。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刘成伯著作赴弋阳宰

我昨之官来,值君为郡掾。

当年已知名,是日才识面。

未久嗟还都,始应群公荐。

遂除芸省郎,出治江上县。

县剧素所闻,其俗到可见。

水精制盘盂,冰莹产郊甸。

鸣筝斲桐梓,雕饰杂宝绚。

有药化铜铅,方士多伏鍊。

君今齿尚壮,好学常不倦。

二者定非惑,吾言亦狂狷。

弦歌将有馀,幸可穷经传。

归来期著书,箧楮盈百卷。

莫学此疏慵,无能守贫贱。

明朝君当行,勉勉自出饯。

岂无一壶酒,岂无一鼎馔。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

刘蕡不登科,众口诵其策。

得者为之羞,闻者为之惜。

摧藏一时屈,论议千古白。

至今简篇中,一字不敢易。

其言究时病,舂刺若戈戟。

引经见大法,非蹈春秋僻。

我朝屡得人,无不升显赫。

乃知所中否,实命系通厄。

中则首公相,人情作冠帻。

否则走仕涂,人情作履舄。

秋风广陵城,千里夷门客。

壮心虽暂失,美宝有时获。

怊怅以送君,致龙翻点额。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

诸父为桃州,物宜皆可数。

事君勤职贡,采茗先谷雨。

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

城西大灵祠,措意初似禹。

将通吴境河,身自同豕伍。

期妇来饷时,坛上必鸣鼓。

一为乌所误,愧恨去不睹。

至今存遗堤,五丈立坚土。

正如开轘辕,黄熊惭启姥。

功利欲及民,血食宜簋簠。

祠后有高山,山头多栋宇。

此实诸父为,禾麻可就俯。

岁登有乐事,或亦作歌舞。

赋诗当清明,解禊思洛浦。

其言在黑石,往往被乐府。

于今三十年,追想渐成古。

公将乘朱轮,去问民疾苦。

治术自有具,薄言无所补。

缺将陈迹书,又且剧莽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

鹓雏始出巢,欲矜五色羽。

乃见郡鸱盘,壤中将有取。

梧桐与竹实,安得在平土。

所趣固已殊,而何不远举。

幸失网罗目,宜还兰蕙圃。

故乡有嘉林,其下可以处。

会侍朝阳鸣,贺夔成律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