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三)

七十衰翁,告老归来,放怀纵心。

念聚星高宴,围红盛集,如何著得,华发陈人。

勉意追随,强颜陪奉,费力劳神恐未真。

君休怪,近频辞雅会,不是无情。岩扃。旧菊犹存。

更松偃、梅疏新种成。

爱静窗明几,焚香宴坐,闲调绿绮,默诵黄庭。

莲社轻舆,雪溪小棹,有兴何妨寻弟兄。

如今且,躲花迷酒困,心迹双清。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一位年迈的老人,告老还乡,尽情享受自由的生活。
回忆起昔日群星璀璨的聚会,热闹的红烛盛宴,我这满头白发的人该如何融入其中。
尽管勉强参与,强颜欢笑,但这样的劳累恐怕难以持久。
你不要怪我频繁推辞雅集,不是我不情愿,只是因为隐居生活。
山岩间的旧菊依然盛开,新种的松树和梅花也渐渐成林。
我喜爱安静明亮的窗前,焚香静坐,闲适地弹奏绿绮琴,默默诵读黄庭经。
即使有兴致,我也宁愿乘着轻便的小车,划着小舟去寻找兄弟们。
现在,我只想避开繁花美酒的诱惑,让心灵和身体都保持清净。

注释

七十:指年纪大。
衰翁:老态龙钟的老人。
聚星:群星璀璨。
高宴:盛大的宴会。
华发:白发。
陈人:老者。
岩扃:山岩间的隐居处。
莲社:佛教社团,此处指文人雅集。
雪溪:清澈的小溪。
心迹双清:内心和行为都清净无杂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的作品,名为《沁园春·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告别繁忙社会后的悠然自得。他用“七十衰翁”自称,表达了自己已经到了老年,但心态轻松,无拘无束。开篇即写“放怀纵心”,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

接着,“念聚星高宴,围红盛集”两句描绘了一种繁华场景,这可能是作者过去参与过的一些社交活动,但现在他却感到难以融入,故有“如何著得,华发陈人”的感慨。这里的“华发”指的是年轻时的美好容颜,而“陈人”则是老人自称,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作者继续写道:“勉意追随,强颜陪奉,费力劳神恐未真”,这几句透露出一种强迫自己去适应社交场合而带来的疲惫不堪。他的内心并不真正愿意这样做,因此有“君休怪,近频辞雅会,不是无情”的解释,表明他并非无情,只是因为真实的感受与外界的期望难以契合。

在诗歌后半部分,“岩扃。旧菊犹存。更松偃、梅疏新种成。”几句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他享受着宁静的窗前,焚香坐禅,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安宁。末尾的“莲社轻舆,雪溪小棹,有兴何妨寻弟兄”等语,透露出作者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通过作者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于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和的心愿。这种情感体验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264)

朱敦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字:希真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081-1159

相关古诗词

沙塞子(其二)大悲、再作

蛮径寻春春早,千点雪,已飞梅。

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

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

看尽人间桃李、拂衣归。

形式: 词牌: 沙塞子

沙塞子(其一)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催愁。

不见凤楼龙阙,又经秋。

九日江亭閒望,蛮树远,瘴烟浮。

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形式: 词牌: 沙塞子

芰荷香.金陵

远寻花。正风亭霁雨,烟浦移沙。

缓提金勒,路拥桃叶香车。

凭高帐饮,照羽觞、晚日横斜。六朝浪语繁华。

山围故国,绮散馀霞。

无奈尊前万里客,叹人今何在,身老天涯。

壮心零落,怕听叠鼓掺挝。

江浮醉眼,望浩渺、空想灵槎。曲终泪湿琵琶。

谁扶上马,不省还家。

形式: 词牌: 芰荷香

苏武慢.寄赠

枕海山横,陵江潮去,雉堞秋风残照。

閒寻桂子,试听菱歌,湖上晚来凉好。

几处兰舟,采莲游女,归去隔花相恼。

奈长安不见,刘郎已老,暗伤怀抱。

谁信得、旧日风流,如今憔悴,换却五陵年少。

逢花倒躲,遇酒坚辞,常是懒歌慵笑。

除奉天威,扫平狂寇,整顿乾坤都了。

共赤松携手,重期明月,再游蓬岛。

形式: 词牌: 选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