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庭送别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

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尽管一生通达事理,但远离家乡也会感到悲伤。
白发无法修剪,象征着岁月无情,青松也有老去之时。
傍晚炊烟升起,传递着边关的讯息,寒冷的太阳低垂在沙漠之上。
如果有机会去往长安,那么约定再见并非难事。

注释

一生:一生的经历。
达理:通达事理,明白道理。
远别:远离故乡。
相悲:相互感到悲伤。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修处:修剪的地方。
青松:常绿树,象征坚韧。
老时:老去的时候。
暮烟:傍晚的炊烟。
戍起:边关烽火或哨所升起的烟雾。
寒日:寒冷的太阳。
沙垂:太阳低垂在沙漠上。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代指远方。
去:前往。
何难:并非困难。
后期:约定的再次相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的深沉与哀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胸怀,他虽然理解到人生的变迁和离别是难以避免的,但面对远行者依然感到悲伤。这是一种超越于理智之上的情感反应,显示了诗人对友情深厚的珍视。

接下来的"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则通过白发与青松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的衰老。白发如同岁月的痕迹,无处不在,而青松却历经风霜依旧挺立,这是对永恒与沧桑的一种对照,也暗示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则描绘了一幅边塞孤寂的景象。暮色中升起的戍楼烟雾,以及被沙丘阻隔的冷清阳光,都增添了离别时分隔两地的凄凉感。

最后一句"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期待。尽管长安遥远,但只要朋友有所定夺,他都愿意等待。这不仅是一种情谊,更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1)

张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 籍贯:清河
  • 生卒年:公元895年

相关古诗词

边情

穷荒始得静天骄,又说天兵拟渡辽。

圣主尚嫌蕃界近,将军莫恨汉庭遥。

草枯朔野春难发,冰结河源夏半销。

惆怅临戎皆效国,岂无人似霍嫖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边游别友人

欲别不止泪,当杯难强歌。

家贫随日长,身病涉寒多。

雨雪迷燕路,田园隔楚波。

良时未自致,归去欲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华阳道者

华阳洞里持真经,心嫌来客风尘腥。

惟餐白石过白日,拟骑青竹上青冥。

翔螭岂作汉武驾,神娥徒降燕昭庭。

长生不必论贵贱,却是幽人骨主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吊孟浩然

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

若重生此世,应更苦前心。

名与襄阳远,诗同汉水深。

亲栽鹿门树,犹盖石床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