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墓

唐纲既不振,国姓赐沙陀。

遂据晋阳宫,表里收山河。

朱温一篡弑,发愤横雕戈。

虽报上源雠,大义良不磨。

竟得扫京雒,九庙仍登歌。

伶官陨庄宗,爱婿亡从珂。

传祚颇不长,功名诚足多。

我来雁门郡,遗冢高嵯峨。

寺中设王像,绯袍熊皮靴。

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

想见三垂冈,百年泪滂沱。

敌人亦太息,如此孺子何。

千载赐姓人,流汗难重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此诗《李克用墓》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对李克用及其家族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时代变迁的深刻影响。

首句“唐纲既不振,国姓赐沙陀”点明了李克用出身于沙陀部族,背景复杂,暗示其在唐朝末期动荡局势中的崛起。接着“遂据晋阳宫,表里收山河”描述了李克用如何凭借晋阳宫的战略优势,逐步扩大势力范围,控制了大片江山。

“朱温一篡弑,发愤横雕戈”则揭示了李克用面对后梁朱温篡位的挑战,他愤怒地举起战戈,表达了对权力更迭的不满和反抗。然而,“虽报上源雠,大义良不磨”一句转折,指出李克用虽然报了上源之仇,但其行为是否符合大义值得商榷。

“竟得扫京雒,九庙仍登歌”表明李克用最终成功平定京洛,恢复了秩序,九庙得以再次举行祭祀,象征着他的功绩得到了认可。然而,“伶官陨庄宗,爱婿亡从珂”两句则透露出李克用家族内部的悲剧,庄宗和从珂的去世,使得李克用的传祚之路并不长久。

“传祚颇不长,功名诚足多”总结了李克用的统治时间虽短,但其功勋卓著。最后,“我来雁门郡,遗冢高嵯峨。寺中设王像,绯袍熊皮靴。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想见三垂冈,百年泪滂沱。敌人亦太息,如此孺子何。千载赐姓人,流汗难重过。”通过作者亲临李克用墓地的感受,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其家族命运的同情与反思。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融合了对人物性格、家族命运以及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历史学家兼文学家的独特视角。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詶李处士因笃

三晋阸河山,登览苦不畅。

我欲西之秦,潜身睨霸王。

一朝得李生,词坛出飞将。

撝呵斗极回,含吐黄河涨。

上论周汉初,规模迭开创。

以及文章家,流传各宗匠。

道术病分门,交游畏流宕。

朋党据国中,雌黄恣腾谤。

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

论事如造车,欲决南辕向。

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奸状。

稍存俞咈词,不害千喁唱。

君无曲学阿,我弗当仁让。

更读诗百篇,陡觉神采壮。

先我入深岩,嵚崟剖重嶂。

高披地络文,下挈竺乾藏。

大气橐山川,雄风被边障。

泚笔作长歌,临岐为余贶。

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

惟此区区怀,颇亦师直谅。

窃闻关西士,自昔多风尚。

豁达贯古今,然诺坚足仗。

如君复几人,可惬平生望。

东还再见君,床头倒春酿。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雨中送申公子涵光

十载相逢汾一曲,新诗历落鸣寒玉。

悬瓮山前百道泉,台骀祠下千章木。

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

并州城外无行客,且共刘琨听夜鸡。

形式: 古风

詶史庶常可程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

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

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

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

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

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

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寄潘节士之弟耒

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

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

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