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

岳寺清秋霁,宸游永日闲。

霓旌森物外,凤吹落人间。

玉漱穿城水,屏开对阙山。

皆知圣情悦,丽藻洒芳兰。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在岳寺清冷的秋日雨后放晴,皇上的游览在漫长的白日里尽显悠闲。
如彩虹般的旌旗矗立在尘世之外,凤凰之音的乐曲飘落入人间。
清澈的泉水穿过城市,如同玉液漱口,屏风般的山峦正对着宫阙展开。
众人都知晓皇上心情欢愉,华美的辞藻如芳香的兰花般洒落。

注释

岳寺:指位于山岳之中的寺庙。
清秋:清爽的秋天。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宸游:皇帝的游览。
永日闲:整天悠闲。
霓旌:彩虹般的旗帜,常用来形容皇家仪仗的华丽。
物外:超越世俗之外。
凤吹:指宫廷中演奏的音乐,凤为帝王象征。
人间:世间,此指普通人能接触到的世界。
玉漱:形容泉水清澈,如玉液漱口般珍贵。
穿城水:流经城市的水流。
屏开:像屏风一样展开。
对阙山:山峰正对着皇宫的门阙。
皆知:所有人都知道。
圣情悦:皇上的心情非常愉快。
丽藻:华丽的文辞。
洒芳兰:比喻美好的言辞如同芳香的兰花散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帝游岳庙、享受清秋美景的图画。首句“岳寺清秋霁”展示了天气晴朗的山寺之景,"宸游永日闲"则表明皇帝在此悠然自得,享受着悠长而闲适的时光。

接下来的“霓旌森物外,凤吹落人间”中,“霓旌”指的是飘扬的旗帜,"森物"则是指山林中的花草树木。"凤吹"常用来比喻皇帝的德行或风格,这里可能暗示着皇帝的到来带来了祥瑞之气,“落人间”则强调了这种美好氛围的普及。

“玉漱穿城水,屏开对阙山”一句中,“玉漱”可能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河流或溪泉,“穿城水”则描绘出水流穿过城市的情景。"屏开"意指屏风(即屏障)打开,对着那高峻的阙山(常指宫殿前的山峰)。

最后,“皆知圣情悦,丽藻洒芳兰”表达了人们都知道皇帝心情愉悦,"丽藻"指的是美好的诗文或文化艺术,而“洒芳兰”则是比喻这些文化艺术如同香气浓郁的兰花散发出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秋景、皇帝游乐及德化流布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朝廷与自然相融合的理想画面。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祝风三十二韵

我有二顷田,长洲东百里。

环涂为之区,积葑相连纚。

松江流其旁,春夏多苦水。

堤防苟不时,汎滥即无已。

粤余病眠久,而复家无峙。

田峻不胜荒,农功皆废弛。

他稼已如云,我田方欲莳。

四际上通波,兼之葭与苇。

是时立秋后,烟露浩凄矣。

虽然遣毕功,萎约都无几。

如何海上风,连日从空起。

似欲驱沧溟,来沃具区里。

噫嘻尔风师,吴中多豪士。

囷仓过九年,一粒惜如死。

籴贱兼粜贵,凶年翻大喜。

只是疲羸苦,才饥须易子。

余仍轗轲者,进趋年二纪。

秋不安一食,春不闲一晷。

肠回为多别,骨瘦因积毁。

咳唾莫逢人,揶揄空睹鬼。

中又值干戈,遑遑常转徙。

故隐茅山西,今来笠泽涘。

荒者不复寻,葺者还有以。

将正陶令巾,又盖姜肱被。

不敢务有馀,有馀必骄鄙。

所期免假丐,假丐多惭耻。

骄鄙既不生,惭耻更能弭。

自可致逍遥,无妨阅经史。

吁余将四十,满望秪如此。

干泽尚多难,学稼兹复尔。

穷达虽系命,祸福生所履。

天不饥死余,飘风当自止。

形式: 古风

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

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首阳山

首阳山枕黄河水,上有两人曾饿死。

不同天下人为非,兄弟相看自为是。

遂令万古识君心,为臣贵义不贵身。

精灵长在白云里,应笑随时饱死人。

形式: 古风

旅中送迁客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