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
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诗人通过山店不凿井而共享一泉的景象,描绘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社会状态。晚来南村之所以显得黑暗,是因为雨色使然,这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变化,也可以隐喻社会的阴霾或人心的迷茫。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则是对严冬景象的描写,生机在寒冷中顽强地绽放,同时也有着无声的悲哀。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超脱。这里的“隐者”很可能是指诗人自身,他选择了远离尘世的生活,而那遥不可及的天坛和自由飞翔的鸟儿,则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情怀与超然之境,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种压抑氛围。诗人岑参以其深厚的笔力和独到的感悟,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卷。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苍生今有望,飞诏下林丘。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