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夜晚景象。"郭外山色暝"一句,设置了一个暮色渐浓、山影揽青的背景,而"主人林馆秋"则指出这是秋季,主人的居所位于林中,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疏钟入卧内"和"片月到床头"两句,描绘了夜深人静的情景。钟声从远处传来,穿透了夜的寂静,而那轮明月则悄然移到床边,营造出一种安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然而,就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不舍。"遥夜惜已半"一句中,"遥夜"指的是远处的夜晚,或是夜的深处,这里的"惜"字表现了诗人对于已经过去的一半夜晚的珍惜。
紧接着,"清言殊未休"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交流和对话的愿望。这里的"清言"可能指的是清晰而又温柔的声音,而"殊未休"则意味着这些声音还没有停止,是那么令人向往。
最后两句"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君虽在青琐"中的"青琐"可能是某个地点的名称,但这里更多的是一种虚构的存在,表示相隔遥远。而"心不忘沧洲"则表达了即便身处他方,内心依旧惦念着另一片土地——"沧洲"。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展现了一种超越空间限制的情感交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客厌巴南地,乡邻剑北天。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芋叶藏山径,芦花杂渚田。
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