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城外的山色在暮色中渐渐昏暗,主人的林间居所笼罩在秋意之中。
稀疏的钟声飘进卧室,一片月光悄悄照到床头。
漫长的夜晚已经过半,我们珍惜时光,清谈仍未停止。
您虽然身处朝廷的显贵之位,但心中未曾忘记那悠远的隐居之地。

注释

郭外:城外。
山色:山的景色。
暝:黄昏,傍晚。
主人:居所的主人。
林馆:建在林中的居所。
秋:秋季,此处也寓含凄清之意。
疏钟:稀疏的钟声,远处寺庙的晚钟。
入:传入。
卧内:卧室之内。
片月:一弯月亮,部分月亮。
到:照到。
床头:床的旁边。
遥夜:长夜,漫长的夜晚。
惜已半:惋惜时间已过去一半。
清言:高雅的谈话,清谈。
殊未休:还没有停止,远未结束。
君:您,指对话中的对方。
虽:虽然。
在青琐:身处朝廷,青琐指代朝廷官署,因门窗多饰以青色界纹而得名。
心不忘:心中挂念,不曾忘记。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居处,象征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夜晚景象。"郭外山色暝"一句,设置了一个暮色渐浓、山影揽青的背景,而"主人林馆秋"则指出这是秋季,主人的居所位于林中,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疏钟入卧内"和"片月到床头"两句,描绘了夜深人静的情景。钟声从远处传来,穿透了夜的寂静,而那轮明月则悄然移到床边,营造出一种安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然而,就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不舍。"遥夜惜已半"一句中,"遥夜"指的是远处的夜晚,或是夜的深处,这里的"惜"字表现了诗人对于已经过去的一半夜晚的珍惜。

紧接着,"清言殊未休"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交流和对话的愿望。这里的"清言"可能指的是清晰而又温柔的声音,而"殊未休"则意味着这些声音还没有停止,是那么令人向往。

最后两句"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君虽在青琐"中的"青琐"可能是某个地点的名称,但这里更多的是一种虚构的存在,表示相隔遥远。而"心不忘沧洲"则表达了即便身处他方,内心依旧惦念着另一片土地——"沧洲"。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展现了一种超越空间限制的情感交流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宿铁关西馆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宇文判官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晚发五渡

客厌巴南地,乡邻剑北天。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芋叶藏山径,芦花杂渚田。

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